Freshmusic Awards Freshmusic 推s

另一種流行的可能性:入圍 FMA 13 的新馬音樂人

新馬音樂人,不只是有戴佩妮、黃明志、林俊傑、蔡健雅。

FMA13-Feature-Local

(By: 1319)

Freshmusic Awards 的主旨,除了儘量於整理與推薦去年度值得注目的音樂作品,也在於推薦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一帶華人音樂人的作品(儘管如此,沒有所謂保障名額,主要還是得跨過評審們那一關);尤其從第 12 屆開始,摒棄了語言限制,使入圍名單中的新馬音樂人比例大增幅。

新馬音樂人不只是有戴佩妮、黃明志、林俊傑、蔡健雅:參與中文流行音樂的新馬音樂人看似從 2000 年代初開始斷層,但其實不論是幕前幕後獨立流行,從英文圈跨入中文音樂(如 MYRNE、楚晴、Nathan Hortono),或是栽培新一代音樂人的單位(如巨木音樂、耳福音樂),都仍在穩健進行中,有待聽者發掘。

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通用語言,不同的文化影響,也為新馬音樂人的作品帶來不同的面貌。以下推薦第 13 屆 Freshmusic Awards 入圍名單中的八組新馬音樂人,聆聽或許能發現另一種可能性,或是流行潛能(梁靜茹與戴佩妮大家都熟悉,就不多作介紹了)。


Dru Chen

FMA13-Feature-Local-Dru-chen

入圍作品:《Mirror Work》(年度10大專輯、最佳新人、最佳男演唱人)

Dru Chen 在 FMA 13 入圍名單是新馬代表中的大贏家,聽他醞釀了五年的首張專輯《Mirror Work》不難發現為何:正宗又彈牙的節奏藍調與靈魂樂,滿溢的情緒與表達極具感染力卻不失分寸,而音樂工藝學士出身的 Dru Chen 亦集詞曲創作、編曲製作,演唱演出於一身,目前籌備第二張專輯之餘,也在學院授課。「為音樂而活」此形容多少聽來有些浮誇,但檢其作品與作為,確實再也適合不過。


文慧如

FMA13-Feature-Local-Boon-hui-lu

入圍作品:《親愛的你__怎樣的我》(最佳新人)

或許文慧如最為人知的是她的一系列翻唱作品,但她的創作才能早在 2016 年展露於田馥甄 indie-pop 的〈人間煙火〉與〈身體都知道〉中。首張創作專輯《親愛的你__怎樣的我》是更完整的展示,雖然是名單中聽起來最接近華人流行感的作品,旋律與製作方面卻不落俗套,也通過王治平、陳珊妮、Skot Suyama 等製作人的合作,為創作碰撞出更多面向。(常合作的製作人張暐弘近年也在中文流行樂有小作為,值得關注。)


Of Methodist

FMA13-Feature-Local-Of-methodist

入圍作品:《Soldier Without a Rifle》(最佳新人)

自製音樂的時代,照理更能讓人暢所欲言,可惜許多有流行潛能的作品形象標新立異,內容仍不離安全範圍。Of Methodist 是相比之下的例外,赤裸裸的直敘中,將聽者置身於新世代生活與愛情觀的搖滾區:性愛與權力的主題交融如飲水般自然,當中不少描寫軍役的篇幅,不是滑稽或悲憤,而是大剌剌的性幻想與挑逗。搭配形而上的極簡 R’n’B 電音舞曲聲響,竟有幾分迷幻忘我的催情作用。


Ryota 片山涼太

FMA13-Feature-Local-Ryota

入圍作品:〈On the Road〉(年度10大單曲)

光譜的另一邊則是 Ryota 片山涼太,在 2018 天空音樂節初次見識是個伴隨黃淑惠樂團的 screamo kid,後來轉作 R’n’B-pop 不見生澀,個人專輯隨著他成為全方位音樂人的腳步穩健醞釀中。先行單曲〈On the Road〉聽似穩紮穩打的少男情歌,但它黏著與抓耳的後勁遠勝一般少男情歌,一句「But you never come back」令人難以忘懷,我想這就是星味吧?聽著戀愛了。


W.Y. Huang

FMA13-Feature-Local-WYHuang

入圍作品:《利涉大川》(年度 EP)

前身是電子音樂人 Yllis,將藝名改回本名的 W.Y.Huang,更注重聲響中的東方表情,也成為東亞地區繼落差草原 WWWW、Meuko! Meuko!、三牲獻藝、Howie Lee 等…後,融合傳統與未來聲響的音樂人最新一員。《利涉大川》採樣道教儀式的聲響,融入實驗又感性的電音中,能指明確卻也不偏不倚,以東方哲理前瞻未來的模樣。

 


周珺慈

FMA13-Feature-Local-zhou-jun-ci

入圍作品:《我在最好的年華找到你》(年度 EP)

這樣說或許有過度概括的歧義,但馬來西亞的華人音樂人,普遍給人一種淳樸的真率性情,隨時可以和人交心的那種;不若城市人習慣以若無其事與迂迴武裝自己,就連看似性情中人,也不見得可以真的交心。戴佩妮與梁靜茹是如此,周珺慈亦是如此:《我在最好的年華找到你》無論是磅礡或幽靜,都是拿自己的脆弱,在與聽者交心,亦不必大搖「女性音樂」的旗幟,就已自然滲透出細膩的心思。


Leslie Low & Victor Low

FMA13-Feature-Local-Leslie-victor-low

入圍作品:《The Monsoon》(年度 EP)

上一屆 FMA 有英倫民謠團體 Hanging Up The Moon 與實驗民俗搖滾樂團 The Observatory,這一屆則有曾參與過兩團的 Leslie Low 與 Victor Low 唱作民謠作品《The Monsoon》。不走小清新,也沒有文學性的宏圖,回歸民謠即是人生的根源,幽幽唱出青中年城市人的觀察與感悟,將之鋪展成一條通往內心的蜿蜒之旅。

 


Forests

FMA13-Feature-Local-forests

入圍作品:《Spending Eternity in a Japanese Convenience Store》(最佳樂團)

新加坡的樂團,聽來感覺又龐克又 emo。信手拈來的文字題材,信手拈來的旋律線,不假思索的吶喊,直白至此,差點感覺形容什麼都是多餘,只需要用耳朵與身體直接感受那爆沖的情緒即可。卻,又有樂團廣聽 emo rock 與數學搖滾的影響,滲入他們樂器演奏的樂句之中,貝斯與電吉他的雙旋律線和諧又爭鳴,彈跳的律動感值得細嘗。


初選名單 Honourable Mentions

FMA13-Feature-Local-mentions

ShiGGa Shay〈Paiseh〉:將新加坡通用的語言與方言恣意揮灑寫入饒舌,相當有趣。

Glen Wee《Sounds In The City》:節奏藍調、民謠與靈魂樂融為一爐,不插電聲響的感性之作,當中有兩首 Dru Chen 製作的單曲。

Goose 我鳥《Arcadia》:只能說這是用中文發音的新加坡樂團最好的一組了,但它悅耳的旋律與具心思的結構編排也說明這並非低標準。

《Tigers in Tampines》合輯:寫給新加坡一個城鎮的獨立音樂合集,將見聞與記憶化為聲響。

Rit Xu Group《This Too Shall Pass》:與樂團和爵士樂手合作的直笛演奏小品,儘管輕盈恬淡,卻在聲響與情緒中蘊藏細膩的細節。

阿爾梵《我們不是都要沉睡》:都市民謠好手黃淑惠主唱的硬底搖滾樂團,由 Aluba 演奏的民族樂器組使之更具聽覺張力。

邱鋒澤《預言家》:一步一腳印,由過氣式老派情歌手蛻變成受流行矚目的新世代唱作偶像。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