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 四對耳朵的試聽室 Fresh 中文鲜货色 reviews

四對耳朵的試聽室(第三季):A-Lin《Link》

四對耳朵的試聽室Season 3 - 選擇季。成員每期選擇一張自己較喜歡或是較有話說的作品書寫。第一期二選一:A-Lin《Link》OR 徐佳瑩《給》

A-Lin《Link》

發行 Label:台灣索尼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 Production Unit:谷優娛樂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玲の瞬息小宇宙

By:1319

這是 A-Lin 迄今最好的一張專輯。

我當然知道這張專輯在豆瓣只有 ~5 分,但基本上我極不同意這分數和那些對應的評語,所以說《Link》是 A-Lin 迄今最好的一張專輯,并無“最好也只能到這了”的意思。

在這之前她最好的專輯應該是《幸福了 然後呢》,主題明確的聚焦在婚後生活,又收到了不少好歌,當中不僅有那延續〈給我一個理由忘記〉熱度的同名主打,亦有〈溫柔累了〉、〈圍城〉敘事起伏與記憶鈎點兼具的抒情曲。小宇的〈Woman In Love〉與〈920〉則擴充了在《以前以後》之後近乎消失的 R&B 篇幅,更有 gospel 風味的〈懂得〉。

當年覺得那是 A-Lin 第一張最接近意義上的“專輯”,看來離天后也僅一步之遙。無奈隔年迎來日本愛貝克斯裁撤中文音樂製作部,原有的核心製作群解散。接著,她簽入索尼音樂後的專輯也似乎無心延續愛貝克斯的療愛歌姬形象(儘管有〈有一種悲傷〉等 OST 滿足歌迷的需求),開始做更多音樂與題材上的嘗試,成果參差不齊。尤其是《A-Lin》同名專輯中,未能嫺熟掌控的曲風嘗試以及發片拖得太久導致落時代的潮語,各種看來不單純的東西反而遮蓋了專輯訴求的“簡單”、“快樂”。而這張《Link》,未特別强調“天生歌姬”(更多的是“創作人”與“女性”)以及“自我、個人”,卻在不知覺中將這兩項達成了。

文字上的“自我、個人”顯而易見,專輯取名“Link”,顧名思義由歌者的第一人稱身份去講述、延伸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專輯整體可一分為二,上半段著墨於友情,下半段主打愛情,中間亦穿插歌者與自身族群、性別、年齡身份的連結。當中有不少文字内容有著對應關係,例如〈姐妹旅行〉的友好與〈聊聊天〉的和解、〈摯友〉的曖昧與〈麥擱貢〉的灑脫,為這些“連結”延申出豐富的面向。

《Link》文字上的直白、白話是專輯最受詬病的地方之一,但在我看來這又是“自我、個人”的一種體現。修辭可以更好嗎?修辭永遠可以更好。但修辭也有其受衆與作用。蔡健雅在《Depart》中的作詞值得被詬病,是因為她過於白話的文字反而阻礙了她表達的思想所能到達的高度。但 A-Lin 在《Link》當中那種直白、白話的傾訴/傾瀉,字面上看起來有些匱乏但也受用於凸顯作品所要展現的性格與親切感,甚至《Link》的表達若過度修辭反而可能不成立。上張《A-Lin》同名專輯整張由李焯雄作詞,就有這種用詞幾經推敲,但表達與專輯訴求似乎對不上頻率的尷尬。

過往 A-Lin 情歌主打的修辭用作内心思緒情節的延展,《Link》當中最明顯被打造成 K 歌擔當的〈摯友〉亦是如此,但反而與整張《Link》有些格格不入。倒是艾怡良寫出〈我怨〉那種傾瀉,與〈38 一朵花〉、〈聊聊天〉、〈麥擱貢〉等的口語化在同一個表達形式内。《Link》的文字風格大致上是連貫的,且貼合自白式的抒情内容,可看作是 A-Lin 本身會説出的話,也可以説是她歷年專輯中表達最貼近自我的一次。而這些話表達了什麽内容?把個別單曲拆開來看的確挺乏,但在專輯裡從〈Sololen Kako Ina〉排到〈給未來〉,再加入不斷出現的自我年齡指涉“38”,也形成一種經過細心安排的敘述與經歷。

《Link》的“自我、個人”不僅體現在文字上,也體現在音樂上。《Link》表面上看似投入了近幾年的復古狂潮,〈Sololen Kako Ina〉一開場就直接使用 1980 年代的數字合成器鍵盤音色,《Link》處處點綴著此類具時代指向感的音色與曲風,甚至是整體成音有種盤帶過帶的模擬錄音色澤。但《Link》的“復古”,并未打算向當下熱潮的 City-pop 或 The Weeknd 式的 new wave 靠攏。它並不以任何特定的曲風作爲命題,而是 1980、1990 年代衆星雲集的流行音樂盛世,左手抓在地的流行情歌,右手拈來西方的節奏音樂。這種凡經歷 1980、1990 盛世的聽衆大多熟悉的 pop,去致敬它去再造它看來沒什麽特別,但《Link》展現出的的是一種生活與成長過程中的音樂印記。

何為“生活與成長過程中的音樂印記”,徐佳瑩的《給》對我來說是一個反例。文案主打“徐佳瑩所經歷的音樂年代… 在吸收養分後的產出”,當中有 French House、Anthem Rock、冰島特色的 Folktronica、台灣特色的 R&B,再加上半數寫作參差不齊的抒情曲(附贈一段〈酒醉的探戈〉);聽得出徐佳瑩是經歷過怎樣的音樂年代嗎?要説體現出聽得廣,那專輯涉及的曲風的確是廣,但也就是在國際自助餐隨選幾道菜擺上同一個盤的那種廣,無法察覺她喜歡吃什麽、是吃什麽長大的。

而有些真正聽得出“音樂印記”的專輯,雖然曲風可能做得廣,但要不風格之間有脈絡連接,要不就經過消化。例如馬念先《Mama Jeans and Daddy Shoes》當中的 1980 年代 funk、dance 與 jazz pop;例如王菲愛聽鄧麗君也愛聽 Cocteau Twins 這兩組互不相干的東西,可《菲靡靡之音》的交融展現的是一種深度喜愛的消化與内化,而非表象的移植;例如當今許多獨立音樂人的寫作與風格整合方式,可以聽得出是受到巔峰時期的周杰倫所影響。從這些作品可以聽出這就是那些音樂人所經歷的音樂年代,甚至可以相信他們就是被聽過的音樂吸引而進入這一行,從而也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可以追溯的印記。

《Link》也是如此。〈摯友〉聽感上有著很明顯的 1990 年代台式情歌(多久沒聽過這個名詞了?)印象,〈我怨〉寫作上則看齊西洋巨肺天后們 R&B ballads。〈麥擱貢〉的連音與切分節奏設計帶著 Michael Jackson 《Thriller》、《Bad》時期 funk/dance 單曲的印記,中段的 guitar solo 也頗有向〈Billie Jean〉致敬之意。〈38 一朵花〉的 disco 并非 1970 年代的本源 disco,而是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融合了 House 的聲響元素,以 Kylie Minogue 和 Spice Girls 為走紅代表的 nu disco,寫作上則奇妙的有種葉璦菱歌曲的既視感。

《Link》引用的中西 1990 年代流行音樂元素,有種自洽、連貫的“音樂經歷”切面,可以想象那是 1990 年代的台灣青年受强勢播放的中西流行音樂耳濡目染下所構成的音樂經歷,也可想象 A-Lin 有著相同經歷。這樣的經歷,或許比起例如《菲靡靡之音》顯得過於大路流行不夠獨特,但這大可能是品味問題。可《Link》的可貴,在於它的“復古”是與 A-Lin 與其製作團隊的音樂經歷有關的,形成“自我、個人”在音樂上的體現,而非一種偏倚的命題作文,更不是各說各話的企宣説辭。

“自我、個人”對於作品是個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為作品留下風格與思想上的作者印記,另一方面卻也可能因為過於 personal 而失去與觀衆的連結。所幸 A-Lin 與其團隊還是有對後者的警覺(畢竟專輯都取名稱作 Link 了)。《Link》的歌曲大多口語化,即便是抒情也極少有自省或自我對話的内容,主要形式還是談話:與朋友的談話、與情人的談話,同時也突破第四道墻,與聽著談話。不少聽衆對於歌曲穿插的 DJ Lin Lin 電台橋段覺得不解甚至是突兀,但這安排在一張以“口語化”、“談話”作為文字形式的專輯中也是自然的選擇;同樣的,先前提到修辭的“不美”,也可視為一種刻意的選擇。

《Link》的音樂也未在字面上的“復古”固步自封。〈ROMADIW〉與〈姊妹旅行〉將 A-Lin 的原住民身份與 R&B 喜好兩方“音樂經歷”做了漂亮的融合,除了顯性的祭典音樂與歌謠橋段,這兩首歌的寫作亦在 R&B 風格中融入原住民歌謠的美感。Trap 作為近代流行音樂的潮流難以回避,《Link》卻也將其元素用得靈活。帶有切分節奏的〈愛,超乎邏輯〉以 trap 特色的 rolling hihats 作為節奏組的墊底,簡單一舉卻豐富了歌曲的節奏感。〈38 一朵花〉則將 trap 配樂段落用作聽感上的歇息處,再巧妙地使用 synthpop 的橋段與律動感迥異的 nu disco 銜接,成品流暢。

要如何讓各路的中西與新舊音樂元素有一體的融合與色澤頗具難度,但《Link》做到了,從完成度看,A-Lin 與 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在“音樂印記”上是有一定的共鳴。《Link》把曲目編排得相當細心,一頭一尾的節奏音樂段落托著中段最受聽衆期待的情歌,整體起承轉合分明之餘,亦保證了專輯聽下來無冷場,每個段落各有迷人之處,不若一般專輯中段會塞一些 fillers 。穿插其中的 interlude 與 DJ Lin Lin 的電台廣播橋段,以背景音樂揭示每次段落的變換。就連以單曲播送時一開始覺得做得太滿的〈我怨〉,放在專輯中也為結尾曲〈盡情旋轉〉起了前情鋪敘的作用。

〈盡情旋轉〉的聽感與《Link》其他歌曲相比稍有不同。先前提到《Link》整體有種盤帶過帶的模擬錄音成色,唯〈盡情旋轉〉聽來相對清脆,似是大程度保留了數位錄音的音色。然而觀察它的排歌位置以及歌曲内容,可發現這也是《Link》排歌方面的細心安排。《Link》當中有不少比〈盡情旋轉〉更具主打面相的歌曲,為何是這首作為首波推送?這思路,相同於於爲何阿密特《意識》專輯的首波主打是〈分裂〉而非〈掉了〉、〈好膽你就來〉:因為那是整張專輯的核心主題。

《Link》的總結落在〈盡情旋轉〉上。内容上雖然是首勵志情歌,卻同時為這些人際關係連結以及它們對應的情節下了結論:“了解一個人”、“決定一個人”、“原諒一個人”、“拿走一個人”,這些都是《Link》當中各種與他人、自身的關係狀態;“從曖昧的開端,戴上驚喜編織的花環,雀躍單純的眼神,多璀璨”、“有些人有些事或許當時苦痛地糾纏… 附送成長就是好遺憾”豈不是這些關係狀態連結之下的思緒與自省?《Link》前大篇的自我表述與回述,最終凝練成了〈盡情旋轉〉的勸慰與訴説,兩者有種經驗與結論、過去與當下的關係;兩者的成音差異設計,便是此關係在聽覺上的具象化。

《Link》缺乏像〈給我一個理由忘記〉、〈幸福了 然後呢〉等可以流行遍街頭巷尾單曲,也是常見的評論之一。這無可否認:專輯當中或許僅有〈摯友〉與〈麥擱貢〉是足以立即抓住大衆耳朵的單曲。但,從首播主打的選曲至專輯整體的呈現方式看來,這種單曲推送顯然不是《Link》的重點。開篇〈Sololen Kako Ina〉那似是穿越時空的迷幻聼感,一路到最後總結所有經歷的〈盡情旋轉〉,《Link》整體是一張專輯思路而非單曲思路的作品。

更何況,抓耳歸抓耳,個別單曲的樂感體質也稱得上悅耳,甚至帶有新意。有個評論極具代表性,“做個本分的都會情歌手並不丟人”。這些聽衆對於 A-Lin 的期待值始終停留在 K 歌上;我們姑且不論他們是否能從《Link》的自我表述中找到共鳴,但他們絕對忘記了一首樂感在線的作品對於身體感知,能有什麽生理與情緒上的反應。

主角 A-Lin 的唱功不必多説,她演唱快節奏歌曲亦有進步。之前在評論《不完美人生指南》合輯中的〈不屑完美〉時,曾調侃她應該很努力想把舞曲唱好,如今她在《Link》已經做到。何以觀察?〈麥擱貢〉當中有一句“男人作怪,女人不再忍耐,那麼我祝你幸福”,它的音節組合起來拗口又毫無節奏可言,輕重也未落在音樂的節拍上,可是這仍不礙 A-Lin 將其唱出律動感。盡管如此, A-Lin 的演唱還是有不太擅長的地方,例如長音之中的層次與細節表達,先前《罪惡感》的〈All In〉未唱得好,到了這張的〈我怨〉也不能説完善到零瑕疵。

2019 年初 A-Lin 曾推出一首單曲〈雨後彩虹〉,題材上與〈盡情旋轉〉有異曲同工之處,背後也是相同的製作團隊,可視為《Link》的雛形之作,但最終沒收入《Link》當中。由此可猜想《Link》在整體的音樂與表達構成,或許曾有多處推演甚至推翻。作為一張自述形態的作品,《Link》并未自戀自溺,而是多方面地思考如何把這些自述與省思,用有趣且親切的方式溝通之餘,又不失一套完整的人格特徵,成品既誠實又動人。即使抛開歌詞與概念,《Link》對於復古的流行與節奏音樂做了現代化的詮釋,樂感豐富之餘在細膩處也埋藏了些許驚喜與新意。

《Link》是瑕不掩瑜的。它是是一個彼此有共鳴與共識的團隊做出完成度極高的作品,也是與 A-Lin 的愛貝克斯前作完全不同、與她的索尼前作相比全面升級的作品。A-Lin 或許因此失去了一些原有的聽衆,卻同時也吸引了新一批對她原本不太有link的聽衆。或許《Link》與聽衆的距離,是聽衆對於 A-Lin 必須唱 K 歌的執念,是聽衆對於歌手們陸續“阿密特”化的抗拒;拿這些與《Link》做橫向對比無非是放錯焦點,自然也會錯過它好在哪裡。打從 A-Lin 決定在自己的專輯參與得更多的時候,這些執念基本上也可以與她無關。

Fresh 指數 Rating:8 /10

推薦Replay曲目:整張專輯。

〈Sololen Kako Ina〉 詞: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曲: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ROMADIW〉 詞:A-Lin 曲: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姊妹旅行〉 詞:Ludvig Evers、Jonatan Gusmark、Emily Kim、何維健、A-Lin、李大樂 曲:Ludvig Evers、Jonatan Gusmark、Emily Kim、何維健、A-Lin、李大樂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自信與美麗〉 詞: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曲: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38 一朵花〉 詞:A-Lin、李大樂 曲:朱琳、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午夜巴黎〉 詞: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曲: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聊聊天〉 詞:張簡君偉、周啓民 曲:張簡君偉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Link 電台〉 詞: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曲: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摯友〉 詞:葛大爲 曲:周興哲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愛,超乎邏輯〉 詞:朱琳 曲:朱琳、Seatravel  編曲:Seatravel、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麥擱貢〉 詞:周啓民、A-Lin、張震嶽 曲:張震嶽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自言自語〉 詞: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曲: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我怨〉 詞:艾怡良 曲:艾怡良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盡情旋轉〉 詞:姚若龍 曲:A-Lin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給未來〉 詞: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曲:A-Lin、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編曲: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 製作:Derrick Sepnio、Fergus Chow、A-Lin

建議 Skip 曲目:無

經得起時代考驗的不嚴肅又細膩優質之作

By : 洗碗背包婦

A-Lin 相隔四年半推出的個人新作《Link》是她出道至今,讓筆者聽得最痛快的專輯。整整十五首曲目一氣呵成毫無冷場。但聽眾極端化的迴響卻讓人詫異,畢竟是歌壇數一數二能把影劇主題曲唱到觸動心弦的歌姬,竟然讓歌迷以“割裂”、“不倫不類”、“過度浮華”之辭形容他們的聽后感,確實令人一頭霧水。

筆者認為,這張在疫情期間籌備的專輯一點也不分裂冗雜。每一首曲目都展示了38歲的A-Lin最真我坦率的一面。為了把現階段她內心私密的體會和靈感通過音樂與世界緊密串連在一塊,她邀來了近年常合作的音樂人Fergus Chow和Derrick Sepnio共同打造,以“尋回愛上音樂的初心”為出發點。恰巧三人都有聽卡帶的經歷,於是從企劃(首次發行實體卡帶)、聲效(以卡帶機開場和收場)到器材的使用(用卡帶機和Tape Machine處理多分軌),都很一致地帶領着聽眾穿越時空進入A-Lin的記憶膠囊里,體驗那種聽歌時單純的感動。概念就是如此:不刻意復古或走在時代尖端、不搞高格調、不鑽研哲思,不追求音色,成品就是一張經得起時代考驗,不嚴肅卻細膩的優質之作。

就算生活已被碎片化傳播和藝術充斥着,即使因城市步伐太倉促使得我們只給予自己一首歌的時間去發泄情緒,我們都不能論為被動的聽者。聆聽這張《Link》也是如此,抽出四十多分鐘完整、正序地聽完它。可以的話,把文案和其他專業樂評看過後再聽幾回,才能深刻體會出每一首歌視角的取材和人聲、韻律的設計。我甚至建議你把一張實體專輯(CD卡帶黑膠)買下來聽,進而剖析探索製作人在音質上的顆粒度,在編曲上把不同時代的器材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別忽略A-Lin這次在演繹上的進步。這回少了前幾張專輯一直存在的貌合神離,聲音更鬆弛,敘事性的音色更飽滿,也因為選曲是依着歌手真實個性為藍圖,歌手的情緒處理更自如、豐沛。縱然在部分抒情歌曲里,你還是能聽出A-Lin偶爾厚重和緊繃的表現,但不至於影響整體深入人心的情感面。

雖說不完美也會是一種完美,這張藝術性高的作品也有不完整的小缺失:文字還需更精細一些,白話部分需多些修飾才不會顯得太俗氣。類似〈聊聊天〉和〈摯友〉等“Lin式”作品雖耐聽但可以在旋律線條和編排上注入更多意想不到的小驚喜,情緒的起承轉合會更順遂。

若非得推薦一些單曲的話,我會建議以下幾首:〈盡情旋轉〉靈感取自與女兒的一場有關愛情的對話。姚若龍的歌詞道出A-lin過往戀愛經驗所得到的體悟。編曲上時鐘的滴答聲,象徵了女人經過時間洗禮所累積的智慧,以反轉的音效讓時空穿插更立體。這是專輯率先釋出的單曲,建立了與親人對話作為“Link”的主題。不炫技但引入反省的〈聊聊天〉以純粹的鋼琴和合成器編排,製造了一種內心澎湃複雜卻無法釋然的情境,鼓勵你我多和自己“Link”。其他有質感的作品,都值得你花時間沉浸其中,相信你會同意與其過往作繭自縛的製作手法,用閱歷和真誠營造的音樂氛圍才是最適合A-Lin展現自我特質的方式。

Fresh 指數 Rating:7.5 /10

推薦Replay:整張 (Credits如上)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