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行 Label:地球國際娛樂有限公司
製作 Production Unit:薩摩亞商妮樂佛創意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戴佩妮
此時的被動是彼時的什麼
By: 洗碗背包婦
被動的人可以如何被理解?其中一個可能就是因外力推動而動,這類人往往沒太多主見,也可能怕得罪人,處事都很隨性,或許會比較守舊不敢創新。也因為不敢創新,所以做事瞻前顧後拖拉磨蹭。但,這是唯一的解法嗎?
戴佩妮在結束了《賊》的巡演后,除了推出佛跳牆樂團的《BJ肆》之外,鮮少出門。個性低調的她學會斷絕不合適且充滿掙扎的人際關係,因對人情世故的紛繁複雜感觸日深,決定透過音樂記錄44歲的她最真實的樣貌和創作心態上的轉變。於是她開始自我審視和對話,以清理身上背負的重擔。在面對那些脆弱難挨的時刻時,戴佩妮通過創作傾訴多日所累積的情緒和心境上的變化,並挑起心靈療愈師的身份,以坦誠打動歌迷的心,以陪伴的姿態給你所需的溫暖。十二首歌有如一場療愈工程的步驟般,沿着主題“將愛止於被動,讓愛始於主動”,《被動的觀眾》牽動每一位樂迷的靈魂,彼此用心與多變面向的生活產生“互動”,進而從中找到一些平靜。
為了重拾自在的狀態,舒服地活出自己的步調,戴佩妮一改以往多樣性的風格,返璞歸真,讓音樂復原蜿蜒的路,以內斂敘事為主線的作品搭配民謠線條的主體結構和木質調的編曲。甚至在錄音的過程中,她的心境由主動轉成了被動,放心把編曲、混音、母帶後期處理等交給了合作多年的夥伴們(黃中岳、Mac Chew、Martin Tang和黃韻仁等)。這種豁然的心態也影響了作品的呈現方式,大都是開放式的討論而非想給予歌迷任何生命的真諦。
同名主打歌展現了更深刻傷感的情緒調性,揭開了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與矛盾,和主題設立的讓人退怯的局面吻合。站在第一人稱的這名“觀眾“正視着自己無奈的心境,Jamie Wilson電吉他的編曲巧妙成為畫塑孤清心緒的增強劑,精緻流暢的旋律和扣人心弦的曲調投射出戴佩妮高級的作曲技巧。誠然〈被動的觀眾〉的節拍很自由使得歌曲難掌控,戴佩妮卻懂得避開了張牙舞爪的唱法,適當的使用了氣泡音,讓歌曲多了反覆琢磨的可聽性。”就有人為了誰硬學會了包容“,這是一首讓我越嚼越有韻味的好歌。
開篇曲〈隨風所欲〉間奏和結尾的電吉他編排烘托出“風”一樣的流動和變幻莫測,同樣令人深深着迷,且禁不住想翩翩起舞。搭配涓涓流水聲和手機採樣的嘯鳴風聲,加上透度高的配器讓整首歌營造出某種復古質感。無論是在歌詞或編曲上,都是戴佩妮鮮少嘗試的創作風格。在上海隔離期間,她從猶如鬼哭狼嚎的風聲取得靈感,刷起和弦開始對話,彷彿是風在提醒她既然事事都無法隨心所欲,那就如風般不受束縛。於是從歌詞中我們憑着措辭想象了戴佩妮從迷茫到樂觀的情緒,完全符合了專輯的主基調,最後決定把這首充滿靈性的歌挪到開場確實是精明的安排,因〈隨風所欲〉聽來閒適自在,直接把歌迷帶入那隨性淡然釋懷的氛圍里。以上兩首是專輯里製作最完整又不過於匠氣的作品。
最後的兩首歌接合了〈隨風所欲〉以“反省”和“釋懷”的主題。我喜歡〈我嚮往〉里那歲月靜好的調性。正如開場歌曲,木吉他的和弦彈奏營造出洒脫舒服的氛圍,符合當初寫下這首歌的初衷,提醒自己即使迷失了方向,也無需害怕,更要重視與自我和解。若有不足的地方就是曲子有些踩雷的部分,讓人聯想起2006年《ipenny》專輯里的歌。輕快具正能量的〈有何不可〉實則蘊含了創作者內心裡的恐懼和忐忑,但就算對未知的有多麼不安,也要勇敢邁出下一步。“戰勝了烏合 碾碎了招惹 屏蔽了倒戈 前進吧忐忑”正是這張專輯最終想傳達的大無畏精神:哪怕生活還有解不開的結,你依舊擁有權利去定義你想要的快樂。歌曲的風格則是你我再熟悉不過的“戴氏”吉他搖滾,配合靈動感十足的節奏,使整首歌都透着純粹的喜悅。
聽完這十二首歌,筆者發覺製作團隊打“情懷牌”的意圖明顯,所以專輯里收錄的那幾首煽情的抒情曲,果然很受落。這些作品的模式雖有年代感但不失水準,例如〈鬧劇〉運用意象與實詞轉換就蠻巧妙的,質問性的歌詞讓人窺見一對戀人在形同陌路之前的關係演變。Mac Chew的編曲讓我體會到痛確實是有層次的。從冷冽的鋼琴小調到副歌的低音節奏和勾魂的弦樂,所營造的氛圍音效就如觀看一場詭譎的婚姻故事,一波波襲來的殺傷力讓人無法自拔。可惜,戴佩妮在咬字方面略嫌刻意,氣息也因太滿而顯得有些彆扭和膚淺,時不時出現的顫音更讓人糾結。就如她去年在內地音樂節目演唱梁詠琪的經典之作一樣,展現了技巧但也顯得過於矯情。到了〈怕冷〉、〈密室逃脫〉和〈後果自負〉(我接下來稱之為“強說愁三部曲”),情況並沒好轉,也可能是因為這三首歌的旋律都很難勝任,且戴佩妮嗓音的機能也似乎有退化的現象,因此在轉音和變調部分對我而言太用力太刺耳,聽感疲憊且不痛不癢。
製作團隊在選歌方面需要更嚴謹。專輯里有三分之一的歌曲我認為是可以抽出來的,包括了中間那“強說愁三部曲”。這三首歌都旗鼓相當,〈怕冷>秒〉的旋律是全專輯最工整且最流暢的,以〈密室逃脫〉比喻人際關係的概念極致且充滿巧思,〈後果自負〉里的合成器和電子雜音則像是九十年代讓人意猶未盡的流行歌曲。三首歌屬於上乘之作,但一點也不扣合概念。精準的說,不管是順序聽或以單曲的形式欣賞都不讓我覺得很連貫。歌曲的調性也很零散,從開場愜意的民謠風格到煩躁的情歌再進入調皮颯爽的生活寫照,結尾前再安排“強說愁三部曲”,才由兩首勵志小品收場。整個情感脈絡少了確切的輪廓,證明了這次的製作是有豐富的細節但少了更加理性的策劃,成品更像是張單曲合集多一些。
戴佩妮說《被動的觀眾》成了她多年來製作專輯最舒服的一次,甚至是她最想要呈現的音樂形態。或許這時期的她回顧了二十多年的歌唱生涯,覺得面對安逸的現狀才是此刻自己所要追求的。戴佩妮始終堅持背着行囊遊走在人間,用獨特的觸角戳動人心,而身為歌迷的我們所提供的回饋就是她安放人生的橄欖枝了。
至於被動還可以如何理解,多年後的彼時各自會有答案吧。
推薦Replay曲目:
〈隨風所欲〉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黃韻仁 製作:戴佩妮
〈被動的觀眾〉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Jamie Wilson 製作:戴佩妮
〈三四點了還沒睡〉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黃中岳 製作:戴佩妮
〈多虧你啊〉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黃韻仁 製作:戴佩妮
〈我嚮往〉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黃宣銘、蔡巽洋 製作:戴佩妮
〈有何不可〉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黃中岳 製作:戴佩妮
建議 Skip 曲目:〈背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