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行 Label:華納音樂
製作 Production Unit:黑籟音樂
製作人 Producer:游政豪、Kenix Cheang 、李偉菘 、柯貴民、 馬奕強 、陳冠宇、 李偲菘
合理的痛快才能盡情地痛快
By:老黃瓜
最怕的就是要痛快卻又不夠痛快。
專輯英文名字叫Over The Edge,基本上就是「太超過」的意思,也很好地說明專輯意圖以及收歌製作在做的事:很靠北、很芭樂、很鐵肺、很90s大眾。大家喜歡聽李佳薇飆高音唱情歌對嗎?好,一次給你個痛快。
開場的〈飆〉就開宗明義飆給你看但也請大家留意嚴雲儂的詞裡的悍味,跟歌名與旋律和編曲乃至製作意圖貼合得緊密,而且寫得有意思不無聊。雖然也不是驚世之作,但成功示範黃金年代所有條件合一的好歌運作。
馬上接超級芭樂的〈那一瞬間〉,全然捨棄任何要特地營造的格調,老老實實就做個KTV大家都能懂但也不是最出彩的情歌。很好啊,何必遮遮掩掩假扮成清高。
專輯最常replay的就是〈縱火者〉,歌詞中不斷採用的對比詞組同樣不是什麼特別的玩意,可是和歌曲的旋律咬合度和記憶點就是做得到位,情緒點和拉扯異常明確。我反而不解為何這首還沒早點當主打歌,私心認為比〈那一瞬間〉稱職多了。
〈而你還是不愛了〉最驚訝的是那麼地獄的靠北卻也有深沉感的搖滾,vocal range拉到極寬,製作人是李偉菘,而作曲人竟然還包括劉軒蓁和黃建為。這一切實在太有趣。
〈光〉有點在氣質和老氣之間徘徊,作為結束像是在申明:這個專輯就是要這樣。很多人都得意地:我就擺爛。那這張專輯也就名正言順:我就是要痛快,不用那什麼量尺來judge我。
其餘歌曲也都順和企劃意圖,不是什麼超強作品但也都能在這個命題下發揮自身該有的位置,強化這個走向。
一切的一切,其實最關鍵的是:你記得上次有這樣的專輯,收到10首可以合理飆高音合理鐵肺,歌曲都是自然而然地寫到飆高處而不是因為我需要這樣寫然後硬寫,是什麼時候的事嗎?這種不扭捏不做作,而且很自然的鐵肺大合輯,也許要追溯到戴愛玲前兩張專輯吧。那也已經是快20年前的事了。
你說《痛快》過時嗎?我反而覺得專輯正好好打臉過去十幾年大家一窩蜂想要往某種特定質感前進結果迷失自己,乃至讓抖音歌找到市場的大空隙而落到現在的局面。甚至,《痛快》或許也是給那些劣質抖音歌一個示範,什麼才叫proper.
尤其,趁李佳薇現在狀態仍大好,高音可以飆,情歌情緒拿捏也比以前好很多的時候,不趁現在好好痛快難道等到老了倒嗓才來痛快嗎?
回到開頭第一句:最怕的就是要痛快卻又不夠痛快。《痛快》大致上說到做到,我只是覺得一些歌還可以再「痛快」一點,歌名可以更「八股」一點,可以讓極致真的極致一點,到能成為話題的一種極致,是這次專輯還欠缺的。
而你是否發現,這些久違的痛快歌大部分的幕後音樂人都來自新馬?
推薦Replay:
〈飆〉 詞:嚴云農 曲:Kenix Cheang、Kin Wong、Leo Wong 編曲:Terence Teo、Kenix Cheang 製作人:游政豪、Kenix Cheang
〈縱火者〉 詞:徐春雨 曲:佳旺、T-ma、游政豪 編曲:游政豪 製作人:游政豪
〈飛〉詞:林彬傑 曲:佳旺 編曲:游政豪 製作人:游政豪
〈而你還是不愛了〉詞:賴姸延 曲:劉軒蓁、宋星凱、黃建為、達西 編曲:Derek Chua @WISE MUSIC、宋星凱 製作人:李偉菘
〈她問〉 詞:許媛婷 曲:佳旺 編曲:馮文甫 製作人:柯貴民
建議Skip:無
不合時宜的痛快
By:蛋黄仔
《痛快》是一張完全 in your face 的專輯,不管多努力想把它當作背景音樂,都會不時被某一個高音或嘶吼拉回去,沒有讓人有太多聆聽上的喘息空間。
開場曲〈飆〉和〈那一瞬間〉就塑造好專輯的整體走向,如果你喜歡這兩首歌曲情緒爆滿,高低起伏拉得很寬的感覺,那《痛快》應該很對你的味。《痛快》把這類高強度的大器情歌扎扎實實的做好做滿,從編曲到演唱,放多於收,不斷在邊緣徘徊,但控制得宜,不至於失控。
這樣的專輯要不是聽得很爽,要不就是會聽得很疲憊。不是時間冗長的疲勞感,而是感官轟炸、無處躲藏的疲勞感。它適合想要拋開理智宣洩情緒的狀態下聽,不適合習慣冷處理自己情緒的人士。
寫《痛快》的聽後感不是因為我比較喜歡這張專輯,而是因為相比《被動的觀眾》,《痛快》或許以現今音樂市場的走勢來說看似不合時宜。在大氣情歌都慢慢都只能淪為第二第三主打的時代,《痛快》也算走了一條fresh 的路吧?
推薦Replay:無
建議 Skip: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