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Freshmusic Awards 一改過往透過文字宣布成績, 首次以影像方式, 從白天到黑夜捕捉新加坡各地方的聲音納入視覺和聲響, 在24分31秒的時間, 聆聽入圍者和生活場景的各種片刻。
影片內的獎項公布順序完全不照一般的邏輯,而是白天到黑夜的進程。同時,這也爲了表明沒有所謂的哪一個獎比較大這件事。(一般情況不會有任何單位拿女演唱人當第一個獎來公布的。)
這些場景都是經過三個多月的企劃所選出來的地方。或許大家對新加坡的印象不外乎是金沙酒店、魚尾獅、聖淘沙、植物園等景點,但真正的生活從來就不是被包裝過的景點。如果跟音樂有什麽樣的連結,那音樂與聲響不是擺在殿堂偶爾參拜,應是在每個生活細節角落的共生。
于是,我們也展開了一場三個拍攝天的環島遊。以下,是每個場景背後的故事。
最佳女演唱人
場景:Kebun Baru Bird Singing Club
這應該是位于新加坡宏茂橋最大型的“鳥兒俱樂部”,幾乎每個周末都會有鳥兒歌唱比賽,聚集上百個愛好者。我們選擇在一個周一白天過去,沒什麽人,卻也換來一種說不出的安甯,也更能仔細聆聽鳥兒的清脆叫聲。至于爲什麽是搭配女演唱人?真的很俗套,但應該聽過“黃莺出谷”這四個字吧?(的確俗氣)
最佳EP
場景:Ang Mo Kio Dragon Playground
新加坡的組屋區樓下都會有兒童遊樂場,而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遊樂場下面是沙而造型方面采各種動物、水果,而且都是用瓷磚和水泥鋪出來的。不過,發展後期進入“保姆式”安全狀態,把沙子換成了軟墊,這類舊式遊樂場被認爲容易讓孩子受傷,一個個拆除,如今像這個龍的造型遊樂場,新加坡只剩最後兩三個。
拍攝當天以爲過了放學時間,理應會有孩子們出現,結果一個人影都沒有,只有這個微笑的龍繼續矗立,于是配上了罐頭兒童嬉鬧聲,象征那些過去曾在那裏玩耍的童年。
EP就是extended play。那應該也說明了爲什麽是搭這個獎了吧?
年度大躍進
場景:Golden Mile Tower Carpark
這座大廈內曾經有個黃金戲院,在70年代是新馬一帶最大的戲院,有超過1500個座位,生意興隆人潮多。不過,戲院自90年代起隨著其他更摩登的戲院在鄰裏開設,逐漸變成一家專門放映色情片和印度片的戲院。黃金戲院後來結業,現在變成靠衆籌建起來的文青影院 The Projector,放映各地的Arthouse電影,而且裏頭的椅子都還是當年的座椅。
從戲院出口走到相連的停車場,你會看到那大大的三個字“大爆走”(雖然理論上應該是大暴走才是正確的寫法)。怎麽解讀就看個人。也許,可以看成發展步伐爆快的新加坡變遷縮影,也可以看成一次次脫離軌道的藝術分子在這片土地留下的痕迹。
于是,年度大躍進。
最佳新團體
場景:Woo Hock Trading
新加坡以前很多地方都有兒童電動車,只需要兩角錢就可以坐好幾分鍾,隨著電動車搖擺也會有兒歌。那或許是我們生命中在幼兒班以外,另一個接觸音樂的玩樂時光。阿伯就是經營一家專門供應這類電動車的公司,在新加坡已經所剩無幾,尤其這十年來大家育兒的方式都變成給孩子看平板後。
那天去的時候大門緊閉,好心鄰居知道我們想拍攝還特地幫我們叫重聽且因爲末期喉癌無法正常說話的阿伯出來。我們沒有多說什麽,阿伯就已經知道我們想拍什麽,仿佛有讀心術。當電頭插上,音樂響起,當下有一種久違的感動,時光倒退到自己的小時候。當我們進入店內時,阿伯用著他的肢體介紹不同造型電動車,那股熱情很難忘。
一個個電動車,曾經載著一個個新鮮人。想象一整排新鮮人小時候坐在電動車的畫面。最佳新團體吧,就這樣定了。
年度十大單曲
場景:四馬路觀音堂外
這是個尋人未果的故事。多年前新加坡有一位街頭賣紙巾的阿姨,會一邊唱歌一邊賣,她自創的“$1 Tissue Song”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因爲非常有hook很有記憶點,甚至還有人爲此做了remix版本。花了一些時間到處問這位阿姨還在賣嗎,朋友舉出好幾個地點,但數次走訪都沒有找到人。
最後,只好退而求其次,到有特殊文化背景的地方找其他賣紙巾的阿姨,于是選擇了新加坡非常多人會去拜神的觀音堂外。雖然人不一樣,但這首“$1 Tissue Song”是一首能串聯所有賣紙巾阿姨的主題曲。原本當時下著大雨,結果就要拍攝時就放晴了。
以這樣的民間自創歌作爲年度十大單曲的背景,應該沒有更適合的了。
最佳新人
場景:Open Mic Lah 開麥啦!@Room2f
這個故事要從Room2f的前身,“瘋狂世界Crazyworld Cafe”說起。差不多近10年前,那裏可說是喜歡中文獨立音樂的重要場地,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棉花糖、盧凱彤、岑甯兒的現場演出。結業後,夫妻檔老板隔了幾年以Room2f的計時咖啡座方式回來,並繼續支持各類原創表演演出。
Open Mic Lah 開麥啦!就是其中一個歡迎創作者帶著自己的原創來表演的項目,由新加坡的Moosic Room跨樂客聽主辦。那說到Moosic Room跨樂客聽,可以稱之爲鼓勵本地中文原創的網絡群組,創始人啊飄Pew也是創作歌手。(Streetvoice可以聽她的作品)
緣分真的很重要。因爲導演雖然是新加披人,但她大部分時間在越南的影像公司上班,所以剛好那兩天在新加坡拍攝時,正好碰到有Open Mic Lah 開麥啦!。(大概每一兩個月辦一次)片段選了其中兩個當天印象最深的兩個創作人:killedbythecircus 和 周佳月。
關于爲何是最佳新人,應該不需要解釋了吧?
最佳演唱組合
場景:Geylang Serai Night Market
拍攝期間剛好碰到馬來同胞的開齋節,每逢佳節就會舉辦超級大型的夜市,真的是有好幾百個攤位,要走好幾個小時才能逛完。雖然有那麽多攤,可是那裏有一種說不出的和諧感,氛圍是非常輕松歡樂的。
沒有什麽特殊的故事想說,反正畫面的色彩就是那麽多元好看,那也跟演唱組合該具備的意義也雷同吧。
最佳男演唱人
場景:韮菜芭城隍廟酬神大戲台
韮菜芭城隍廟是新加披另一大廟,123天的酬神戲請來各區域各方言的大戲團前來演出。看大戲這件事的確很少年輕人會去看,還是以中年人和年長者爲主。當天拍攝,台下的觀衆也有六七十位,相對其他地方來說,這已經算很不錯了。
那晚上演的是福建大戲,說真的我們都看不懂,可是那些鑼鼓聲響和演唱全部交織在一起時,就是有股特殊的能量。唱戲跟演唱獎項,那也是很自然的聯想吧。
最佳樂團
場景:酒廊夜總會
首先,得先感謝The Night We Never Met短片的導演Nicky Loh授權讓我們使用裏頭的畫面。在這裏就不特別提是哪一家,但短片的那間是一個很多樂齡人士會去的夜總會,而且那家夜總會在晚間報紙買廣告都會買個半版。我們也有親自下去另一家曆史悠久的夜總會拍攝,並且曾是發生過好些命案和幫派打鬥案的地方。曾經是非常繁華的精致,但如今在時代的洪流下只能想盡辦法生存。
兩家的共同點就是裏頭光顧的人都有一定年紀,表演和陪酒的也是有些年紀的女士。曾看過報道,這些女士有時還得面對闖進來的小夥子,看到她們後發現不是自己以爲的“青春美貌”酒廊,丟下一些難聽的話語走人。
每個地方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爲不同需要的人服務,沒有什麽音樂就特別高尚。就像裏頭的一句話“我們這裏是歌的世界,我們這裏是舞台。”什麽樣的音樂什麽樣的舞台能療愈你,那就是最好的音樂和舞台。
敬每一位歌手和讓音樂響起的樂團。
年度十大專輯
場景:Jalan Benaan Kapal Food Centre
新加坡有小販中心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這個曆史悠久的小販中心很不同。只有十個攤位的小販中心,在本地而言是非常迷你型的,而且是由土地管理局負責的。(其他小販中心都歸環境局)
全盛時期,在七八十年代時,因爲附近就是船廠所以門庭若市非常熱鬧,而且價格非常便宜。不過隨著船廠沒了,周圍也沒什麽商業活動,加上處在一個偏遠角落,生意就自然走下坡。可是有趣的是,它的所在處是高檔地段,附近都是高級公寓和國家體育場,形成了強烈的新舊對比。即使到了現在,價錢還是便宜得不可思議,五角錢就能喝到一杯咖啡。(新加坡其他小販中心都要一塊多錢了)
10個攤位,有一部分是第一代到現在,有的則是去年才剛加入,又是另一種新舊交織。據說,這個小販中心很有可能在不久後被收回重新發展,見一次少一次。
沒什麽特別意思。就是衝著這10個攤位,新舊交織都好,或許這10大專輯也都有屬于自己的位置。
(Btw,那裡有一家火鍋叫一鍋,便宜又好吃)
番外篇
Ending
場景:Yung Kuang Road Diamond Block
畫面刻意調成金光閃閃的模樣來配合Diamond一詞,但那絕非新加坡嶄新的組屋,而是一個被稱爲很多人來自殺,盛傳“鬧鬼”的組屋。據說,由于21樓是那一區最高的建築,因此好多想不開的人都直接選擇那裏了結生命。
這四座組屋跟新加坡其他組屋長得非常不一樣,全部相連成一個鑽石形狀所以才會叫Diamond Block,曾經是用來讓附近工廠工友居住的。但隨著工廠發展有了轉變,慢慢變得人煙稀少,如今是政府拿來租給有需要家庭和人士的地方。由于地理位置非常偏遠,住在那裏的人真的很少,幾百個單位看起來不到三成有人住。尤其當你走訪的是被成爲“鬧鬼”地方,一堆老舊單位昏暗沒人住,聽起來好像蠻可怕的。
可是,這個特殊鑽石形狀也造就了特殊的中庭,因此無論是在走廊還是中庭的地方往上看天空,在那個視角下的天空會顯得格外親近,但也有一種井底仰望的感覺。
有鬼嗎?我們沒感受到。
爲何要去那裏?或許就爲了那片仰望的天空。
所有的結束也都是為了下一次的開始,這夠俗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