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老黃瓜 圖:金音獎FB
剛過的金曲獎那夜,我在FB會隨著成績揭曉寫了好幾篇短貼文,互動頗高,很多都是我在新馬的朋友,甚至包括幾乎不太見面的朋友。
過去兩年我都有以不同身份出席金音獎,但在社交媒體提起時,互動的大部分是台灣的朋友或是新馬很熟悉台灣音樂圈的朋友。有時和朋友要介紹金音獎,台詞肯定離不開:「你知道台灣有金曲獎對嗎?金音獎也是台灣官方辦的獎項……入圍名單更為Indie,會有更多我們平時不會留意到的音樂人。」
以上是面對一般百姓沒有太關注在乎音樂者的籠統解釋,我也不會去跟對方說,你應該好好留意。原因很簡單,志不在此的話就算想要看熱鬧,也可能不容易下手。畢竟獎項的中心點還是獎項與入圍者,如果路人對九成以上者入圍者都不認識,最愛的歌是《說好不哭》,那也不用勉強。
那寫這篇,就是給會看Freshmusic者。看我們的人一定都關注了解金音獎?說真的,不見得,而且即使是聽Indie掛的也一樣不見得。
這篇標題黨雖然說新馬,但其實任何地方的人都可對號入座,並從四個不同切入點來入門金音獎。

#1 名單沒那麼陌生
人,看到熟悉的名字會比較容易帶入。金音獎旨在鼓勵創作樂團和歌手,入圍條件其實沒有在看你什麼廠牌,你夠不夠Indie等等的。那些被認定為比較大眾的名字一樣可以報名角逐,只要是帶著你的創作即可。
那什麼才算熟悉的名字?標準就定在如果我抓一個還會聽新馬電台的人,這個人對著這些名字說不認識的機率很低。
符合上述條件者就包括入圍四項的許哲珮,還有「五堅情」成員之一的婁峻碩、林宥嘉、9m88、J.Sheon、陳昇、魏如萱、吳卓源等等。
這不是介紹一個獎最好的方式,但至少要傳達的信息是,它沒有想像中過度曲高和寡到無所適從。
前年的金音獎評審團主席是陳珊妮,去年是五月天瑪莎,今年是陳君豪,也都是我們都很熟悉的名字,如果throwing names works的話。
表演嘉賓則有:Karencici、J.Sheon、美秀集團、呂士軒、Tizzy Bac等。過去兩屆我人在現場,金音獎的表演是好看的,而且通常不會變成新歌發佈會。

#2 這是個有意思想要向東南亞伸手的獎項
金音獎獎項著重在讓台灣音樂人報名,台灣以外的華人音樂人過往可入圍的是「海外創作音樂獎」,去年第十屆新加坡就有The Observatory和Bennett Bay.
今年則改為「亞洲創作音樂獎」,徹底拿掉華人標籤,只要是亞洲的音樂人都可報,不限語言。這次入圍的就包括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等地的傑出音樂人。
在回溯到第9屆金音獎的論壇,我們Freshmusic也有受邀過去分享,配合金音獎的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音樂節部分,在疫情前也會廣邀亞洲區的樂團表演。這些都顯示金音獎是有意圖擴大在亞洲區的號召力。
誠然,還有很多很多亞洲區的音樂人不熟悉這個獎項,但這方面的reach out再繼續全面化加強的話,或甚至在其他獎項規則放寬的話,金音獎是有潛力成為亞洲區音樂人可以嚮往的獎項。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做到?說實話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有多一個你知道是由一群很專業的人士擔任評審的獎項,有公信力的獎項讓亞洲的音樂人可以入圍,why not?

#3 做個上進的人認識點新名字吧
金音獎主要以曲風來分類。關於曲風分類的爭辯,已經吵了非常多年,這個我可沒有要去碰觸,畢竟是個幾乎沒完沒了的課題。
做Freshmusic的人認識全部入圍者嗎?說真的,還是有好一部分是真的不認識的,尤其在電音獎項方面,其一般能見度是頗低的,很多時候這份入圍名單是我們補功課的時機。
換個角度來看,金音獎的作品報名合格期以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發行為標準,因此你可以把金音獎名單看成是認識今年上半年作品的契機,也可以當成是各個曲風的優選歌單。

#4 當然是為了看阿爆主持
阿爆。在我們的認知裡頭,除了曾經是阿爆&Brandy唱過《不愛你》和《裝可憐》等等的她,是憑著《母親的舌頭》狂掃本屆金曲獎的她,現在又多了一個大型典禮主持人的身分。
今年看金曲獎的時候,金音獎還沒有公布主持人名單。阿爆上台領獎說話時,我當時內心就覺得沒有怯場感,能夠不時展現自然幽默感的阿爆,似乎也很適合當典禮主持人。結果,金音獎頒獎禮主持人真的是她。
單單為了看阿爆主持,就可以成為關注本屆金音獎很好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