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e Pan《25歲的我明天還是要上班》
發行 Label:跪著聽音樂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李詠恩
費勁造船過水無痕
By:1319
整體聼得出製作與編曲在技術層面的細心,尤其是作爲一張 R’n’B-pop 專輯,電子鼓與 bassline 的編寫甚好,復古的 synthpop 美感也做得貫徹整齊,個別單曲在配器與結構上有其個性化的面貌,編排成一張專輯仍然流暢,《25歲的我明天還是要上班》若是單純的當作消遣聆聽,的確高端。但專輯表明“一張給社畜的專輯”,顯然它並不只是要聽衆搖頭晃腦而已;若真想從專輯得到更多,會發現製作在花了這麽多心思之後,卻無法留下深刻的聆聽印象,幾乎是是聽了等於沒聽。
探其癥結點,終究還是創作表現遠不及技術表現。爲了表達想法而連貫的文本心思,與爲了貼合節奏曲風而碎化的音樂寫作,兩者在鋪敘與情感上并沒有做好協調,貌合神離。即使把文本與旋律拆開來看,兩者皆不具備深刻或有趣的本質,一大堆抖音音樂人在這樣用字遣詞寫心事,一大堆網路音樂人在這樣對著節奏與和弦填曲。寫平凡人的心事,不等於寫作風格得平白得像個普通人一樣:李宗盛、陳昇、陳珊妮等這些前輩,是如何把平凡的事物寫得深刻可看齊的對象;彻底白話這一路數,抱歉已被盧昌明搶先又極緻化了。
也想特別提提演唱表現。林子祥最近在一檔中國節目中唱〈憑著愛〉,他 73 歲對於高音還有那麽好的掌控力固然驚爲天人,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他那鏗鏘硬朗的唱法詮釋這麽溫柔的歌仍能讓人心臨其境:這關乎於演唱的語氣、口吻。上述的李宗盛、陳昇、陳珊妮,乃至於近期的柯泯薰與知更,也有足以表達對歌曲感受與理解的演唱口吻,讓他們用歌聲詮釋歌曲時,聽者能相信他們所表達是發自内心,即便那可能只是種人設。June Pan 在《25》努力盡好一個女伶的職責,展現出某種魏如萱/范曉萱流派的演唱風格,倒是從中聼不出她的口吻、她的語氣、她的性格、她能讓人信以爲真的表達;作爲唱作人、作爲一件以生活爲題材的作品,這尤其會礙於整體作品表達的信服力。
所以《25》算是一張好的製作物嗎?李詠恩操控錄音並監製整張專輯的樂器與風格表現,在技術層面絕對是盡責的。可是,技術層面費盡心力精緻至此,根本的創作與表達卻還停留在流量歌手的審美層面,作品的最低公約數沒掌控好,再費力也是一種内捲行爲。創作表現與技術表現、藝術風格與生活化題材,未能好好銜接,也未能做出反差美,更未能深刻體現。把《25》與其他網路/臥室音樂人的作品放在同一個 mixtape 裏播放,自然會因其技術表現而出挑;但在那時刻的激昂與慰藉發生過後,就像那場無事又無人生非的舞會/聚會,之後再也沒有人會提起,too bad it couldn’t be more。
Fresh 指數 Rating:6 /10
推薦Replay曲目:
〈電梯下樓〉 詞:June Pan、蕭戎雯 曲:June Pan、李詠恩 編曲:陳威達 製作:李詠恩
〈燙燙貝〉 詞:June Pan、葉穎 曲:June Pan、李詠恩 編曲:簡道生 製作:李詠恩
〈Keep_ing〉 詞:顏靜萱 曲:June Pan 編曲:陳威達 製作:李詠恩
建議 Skip 曲目:無
絢爛的編曲無法掩蓋聲音裡的缺點
By:洗碗背包婦
《25歲的我明天還是要上班》找一位46歲的大叔點評不會太為過吧?
本週的這張專輯《25歲的我明天還是要上班》描述城市女孩的“成長”,藉由帶入一段愛情的起承轉合開始發展,從日常下班丶捷運邂逅丶墜入情網,再意識到談戀愛中須“做自己”至情場失意與分手,以及重拾力量再次前進。類似“社畜生活”的命題讓我想起內地去年非常火的一部女性題材劇《三十而已》,本應就不難引起都市人的共鳴,關鍵在於作品所反映的觀點和其維度夠不夠多元。而被標籤為“金融圈創作歌手”的新人June Pan希望藉此新專的十首作品把一路以來成長心路歷程、生活體悟與感情觀都分享開來,字裡行間流露著一種燃燒青春的態度在紮實地活著。
專輯最五彩繽紛的並不是她的詞作,而是編曲和所營造的電子氛圍,這包括醒腦的複古 City Pop 、融合Electropop 和弦樂的都市電音風等,在合成器丶電吉他丶鼓的層層堆疊下,烘托出充滿畫面感的迷幻飄忽的獨特音牆,就算你聽不清楚歌手所要表達的也無所謂。這倒間接凸顯了專輯最大的瑕疵,歌手在發聲技巧、樂感、情感表達都與編曲有嚴重的脫節。 June Pan的音質薄弱,尾音並不如一般聽者認定的獨特,在眾多作品的敘述方式又千遍一律,而且一旦碰到比較長的句子或需要快速換氣的部分都表現的相當不穩,顯露了歌手在音色的掌控技巧和情緒的配合都缺乏經驗,根本無法駕馭節奏和風格強烈的作品,至於聲線吸引人的特點唯有在接觸中板節奏以及抒情作品時才聽出一些弧線。更讓人哭笑不得是直到最後一首由青醬肉絲remix的〈櫥窗模特〉才抓住了歌手聲音裡的金屬質感,哪怕是經過了一些修音和聲效的加持,也不覺得有多突兀。看了看製作團隊的名字,都是些從事幕後製作多年的獨立音樂人,應該會懂得歌聲也是編排工程不可忽視的元素。
June Pan兩年前便已在覺醒音樂祭十週年的舞台初試啼聲,並在Legacy Taipei舉行過EP發片演唱會,接連前往賣捌所丶小地方展演空間舉辦過售票演唱會,累積了一定的知名度。新專輯作品《25歲的我明天還是要上班》能獲得盛讚和傳遞開來,緣由不外乎是那出彩的電氣編排與大量的城市意象正好契合年輕聽眾群的聽覺口味,再加上帥氣具有魅力的歌唱形象,要引起關注並不難。除了不斷提醒自己有多麼熱愛唱歌之外,我想June Pan目前應該專注的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演唱根底和創作能力,才能留下更鮮明的印象。
Fresh 指數 Rating:6/10
推薦Replay曲目:-
建議 Skip 曲目:-
好聽的專輯≠成功的新人
By:老黃瓜
這是一張好聽的專輯,但不是一張能讓你記住June Pan的專輯。
關於製作上乘就不再贅述,就專注在新人的首張完整專輯應具備什麼而這張做到了又少了什麼。
新人很需要一兩首夠強的單曲。所謂的強,可以是被很多大眾喜愛流量高,也可以是風格與創作特色強烈而且作品高級,會是圈內人樂評人不斷推薦的。June Pan首專作品在詞曲部分很難找出記憶點高,或是深刻到很想大聲跟朋友推薦的代表。聽了專輯不下六次,腦海最記得的是〈星期七〉,而如果推薦身邊人這首歌的亮點,會落在知更唱饒舌的驚喜度,而非June Pan.
新人若沒有超強單曲,那至少要有style. 2019年的《Milkomeda》EP到這張專輯,就音樂風格上大致在流行電音與R&B範疇,沒有雜亂的問題,而且首專製作精良下有成功強化風格與June Pan的關聯性。不過,正也因為是製作的強化,而不是自身的創作與歌聲表現,這個密合度就有點不穩定。換了另一個創作歌手找來同個班底,效果可能差不多。
新人的聲音最好獨樹一幟,當下被記得。一個專屬June Pan的聲音、口氣、咬字等等的演繹,這個部分目前還在尋覓磨練中。
新人的專輯企劃要從文案到音樂貫穿一致,讓個人形象鮮明。專輯文案試圖要將作品定位成有深度的生活與生存思考篇,但聽完後實在覺得牽強。歌名本身就已經找不到主題和punch,全張取得最好的其實是專輯名稱。
但,這依舊是一張好聽的專輯。運動的時候,開車的時候,想要放鬆的時候,這是一張稱職好播放的專輯。單單做到這點就已經有一定分數,而下來要思考的就是怎麼為June Pan加分。
June Pan的首專雖然不能讓她馬上鮮明突圍,但為她打下一個紮實的基礎,仍會對下來的她有所期待。
Fresh指數:6.5 / 10
推薦Replay曲目:
〈電梯下樓〉 詞:June Pan、蕭戎雯 曲:June Pan、李詠恩 編曲:陳威達 製作:李詠恩
〈State of Mind〉 詞:June Pan、葉穎 曲:June Pan 編曲:陳威達 製作:李詠恩
〈星期七〉 feat. 知更 詞:June Pan、 羅晧宇、 蕭戎雯 曲:June Pan、 李詠恩、 羅晧宇 編曲:吳奕宏 製作:李詠恩
〈黑夜說〉 詞:詹森淮 曲:June Pan、Dizparity 編曲:Dizparity 製作:李詠恩
建議 Skip 曲目:無
明確與細膩深刻的距離
By:蛋黃仔
在單曲當道的時代,還願意費心去好好設計一張專輯的主題、曲序和故事脈絡的獨立創作人,是值得鼓勵的。《25 歲的我明天還是要上班》從 June Pan 自己的生活經歷出發,10 (+1 remix) 首歌曲串連起都市女性上班下班日常面貌,敘事的連貫性和完整度非常明確。
音樂上的企圖心則主要凸顯在編曲上。專輯前半段的歌曲,編曲的存在感特別強,尤其是〈電梯下樓〉和〈櫥窗模特〉的電子鼓和 bass 容易留下印象,但整體飽滿的編曲也多少吃掉了 June Pan 聲線上一些比較細膩的特質。
比較可惜的還是旋律的抓耳度和歌詞的深刻度。旋律的問題確實很難解,但如果想要歌曲被記住,就非得花更多時間去想想要怎麼讓自己的創作和市場的聆聽習慣能有更大的連結。歌詞方面,既然企劃已經如此明確,我期待的是專輯後半段情歌的歌詞創作或許可以針對25歲女性的感情觀有更細膩的闡述,而非籠統的失戀敘事。
一張在企宣上有想法,有讓歌手的形象更立體鮮明的作品,至少會讓人更容易記住 June Pan 的名字,期許之後能有更記得住的創作和音樂。
Fresh 指數 Rating:6.5 /10
推薦Replay曲目:-
建議 Skip 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