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沒有,滾石沒有找我們搞這個,純粹老編的突發奇想,畢竟40首歌對專注力越來越短的世人還是太多,而的確有部分作品確實不太成功/理想,那能否更集中在那些值得一聽的作品?
9+1首為何?原本是9首,因為回望若干年前的《快樂天堂》合輯以及魔岩時期經典的《中國火 l》合輯都是9首。加一個Bonus 數字圓滿外,也有可能會有很想收可是因為一些原因fit 不太進去的歌。此次1319也為各自合輯設計封面。
這次只有三對耳朵參與,洗碗背包婦因為近期工作繁重無法參與。三對耳朵的合輯將在Freshmusic的Spotify和KKBOX帳號以歌單形式呈現。
如果你當企劃,你又會如何選擇?

《滾石40撞樂隊 – 愛情萬歲》
企劃人:老黃瓜
曲目
deca joins - 大雨
旺福 - 傲慢與偏見
落日飛車 - 愛錯
盤尼西林 - 夏夜晚風
傷心欲絕 - 應該
P.K.14 - 滾滾紅塵
康士坦的變化球 - 向前走
TRASH - 靜止
小男孩樂團- 回家
Bonus:Mong Tong - 怨嗟嘆
老黃瓜說:
這是個絕好的企划,甚至是40團可以延伸觸角被更廣泛聽眾群聆聽的機遇,只是拼經典這件事本來就不可能40組人都做得到。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當中必有其不可取代性與韌性,於是考驗樂團和製作人的功課,我相信其實比做樂團自己專輯還難。
歌詞不能改下要怎麼確保歌詞和新作品曲調和氛圍仍有關聯,甚至更貼切?樂團本身擅長的是什麼而若脫離擅長的範疇是否依舊有足夠技藝支撐?最後成品能為經典做些什麼又為樂團帶來什麼?
因為很難,所以我盡量輕鬆以對。選擇9+1的過程,先剔除歌詞與曲風編制很難銜接以及技術方面未達一定水準的。第二輪拿掉效果平平,對我而言百分之百會選擇聽原作的。留下來的,大部分時候我就從比較務實的角度去分析,哪些歌有最大化潛能。最大化的範疇可以很多,可以是商業性的播放流量、可以是音樂性的開拓、可以是作品的聽覺震撼度、可以是對樂團最加分的,總之很多。我不想去明確解釋選入的每一首歌究竟是以哪一個最大化條件被選入,因為太in the face. 排歌則用很八股的方式,看歌名可以怎麼硬硬造句串起來就那樣排。(不打算公開噁心至極的造句s)Bonus就是以上皆非,但就是直覺認為很想要放在裡頭。
幹嘛叫《愛情萬歲》?可以說選出來的歌串出的終究是愛情,即使一些歌根本不是情歌。真正原因當然跟五月天有關。這次40首沒有五月天的作品,但這不重要,而是第一張的五月天,我小時候(15歲)是真的不太喜歡。可是第二張《愛情萬歲》讓16歲的我馬上改觀而且為此瘋狂。撞樂隊拼經典對我而言就是力求這樣的效應,用一首歌讓你(重新)愛上這首經典或是這個樂團或以上皆是。
最後,不得不提我覺得全部改編最讓我起雞皮疙瘩,彷彿這首歌的確應該也長這樣,還會讓我有點動容的,就是傷心欲絕〈應該〉。保有樂團風格Yes、改編是否貼合歌詞Yes、是否為這首歌帶來新生命Yes,是否可以相信這是樂團的創作作品Yes,這就全壘打啊。

《滾石40撞樂隊 – 感情問題一律建議分手》
企劃人:蛋黃仔
曲目
孫盛希 希有樂團 - 分手吧
落日飛車 - 愛錯
deca joins - 大雨
旺福 - 傲慢與偏見
完美倒立 - 愛你不是兩三天
大象體操 - 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
動物園釘子戶 - 溫室花朵
傷心欲絕 - 應該
Carsick Cars - 愛的代價
Bonus:八三夭 - 自由
蛋黃仔說:
“滾石撞樂隊,40團拼經典”” 剛宣布的時候,大家都滿懷期待,期待越高,失望越大。40首歌曲,我懷疑大部分的聽者都會覺得至少有一半的歌曲,不是改編得完全不像樣,就是改編得完全沒意義。成不了經典,至少要成立啊,而最基本的門檻就是改編要帶入樂團本身的特質,就算喜歡原曲的人不喜歡,至少樂團自己的歌迷也要買單。
最後挑出的這十首歌並非自己覺得最好聽的十首,但至少都算是成立的歌曲,也剛好適合排序成一個新的滾石愛情故事合輯,讓音樂陪伴你經歷每段感情難關的悲傷五階段。
歷史告訴我們,滾石擺脫不了經典情歌,人類擺脫不了感情問題。經典好好的,不要隨便找人改編;一個人好好的,不要隨便為了另一個人改變。

《當滾石 40 撞見滾石,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裏》
企劃人:1319
曲目
潘越雲 - 我的思念(阿潘的音樂冒險)
梁靜茹 - 誘惑的街(今天情人節)
五月天 - 向前走 (天空之城)
任賢齊、李宗盛 - 我是一隻小小鳥 (認真)
莫文蔚 - 水色 (Karen Mok EP)
張信哲 - 滾滾紅塵 (歌 時代)
辛曉琪 - 深情難了 (滾石香港黃金十年-辛曉琪精選版本)
伍佰 and China Blue - 夢醒時分(單程車票)
劉若英 - 快樂天堂(劉若英陪你 線上錄音專輯)
Bonus:09與律動叔叔 - 癡心絕對
1319說:
回憶過去,痛苦得想死忘不了,“滾石撞樂隊,40團拼經典”作品可觀察好些不足的地方。除了部分樂團展現能力不足的問題(離開自己熟悉的風格後就能否做得到 session musician 的水準可說是音樂能力與造詣的考驗,而改編作品可視爲觀察能力與造詣的直觀方式),另一個被提出的論述,就是這些樂團大多對於“滾石”這個品牌沒有情感上的連接,沒有愛。
縱觀“滾石撞樂隊,40團拼經典”的選曲,楊乃文、莫文蔚、伍佰、張震岳的作品(包括創作)就占了將近半數。這些的確曾是滾石的大將,這些選曲卻很難説能代表滾石的全部;而樂團們不約而同偏倚此類選項,大概也説明了什麽吧。
文宣上的説辭當然能解釋這是新一代樂團所認知的滾石,但也要仔細想想,爲何選曲的偏倚是如此;這批選曲能否代表滾石的經典,還是滾石在最後的輝煌時給予新一代樂團的養分?新一代樂團認同的是楊乃文、莫文蔚、伍佰等歌手,還是滾石這個品牌?他們會理解劉若英爲什麽要選唱〈快樂天堂〉,而不是〈明天會更好〉或〈手牽手〉嗎?
“滾石”這個品牌是否對於樂團們有深刻意義,抑或只是一間發案給他們的唱片公司而已,而正好通過這個企劃,他們得以詮釋一些在成長過程有深刻意義的作品,但這些意義并不是出自於“滾石”這個品牌?
可見,提出此原因者的核心論述,是:對“滾石”這個品牌有認同者,與僅對成長過程中的歌曲有認同者,他們改編同一首滾石的經典作品,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若參與“滾石撞樂隊,40團拼經典”的樂團都對“滾石”這個品牌有深刻的瞭解、深刻的情感聯結,應該也會彰顯在企劃成果的整套作品。而理論推演出的最後結果,是對“滾石”這個品牌有認同者經手改編的作品會更好,吧?
爲了試驗這個論述是否成立,最會給老編帶來麻煩的我再次丟出變化球,決定別闢蹊徑采取林俊傑《幸存者·如你》的概念:在另一個平行時空裏,如果這波滾石經典的改編與更新,是由真正血統的滾石人經手,成果是否會更好一些?實際執行上,就如林俊傑不可能真的回到 2003 年去美國出道,我的歌單也只能選擇收錄“滾石人”之前在各個時代與場合中重新詮釋過的滾石經典,所幸還真能由滾石唱片意義上的首次發聲作品〈我的思念〉開始,再由最具象徵性的〈快樂天堂〉結束。
“滾石撞樂隊,40團拼經典”當中也有滾石人參與,bonus track 就特別選出(爲了讓他參與計劃還撮合律動叔叔與樂手拼成一個“樂團”的)陳零九,重新詮釋〈癡心絕對〉這首不是滾石首發的“滾石歌”。選這首原因無他,就是因爲最離題,也最難聽;所以建議另開一張 Bonus CD 强制性隔離,就當作新一年要化凶危為吉。

《滾石40撞樂隊 – 革命進行式》
企劃人:還是1319(老編按:1319最後還是根據原有企劃出了一個9+1合輯)
曲目
Carsick Cars - 愛的代價
瘋醫樂隊 - 白鴿
虎嘯春 - 高級動物
無妄合作社 - 陰天
傷心欲絕 - 應該
P.K.14- 滾滾紅塵
康士坦的變化球 - 向前走
二手玫瑰 - 戀曲1980
果味VC- 朋友
Bonus:Beyond - 海闊天空
1319這次說:
每一次的革命,都是一個時局的斷代!
而滾石經典歌曲與新時代樂團的斷代,造就了“滾石撞樂隊,40團拼經典”這場音樂革命!
這場革命,
可如〈向前走〉一般,將大時代的變遷,濃縮成個人情緒的表述;
也可如〈愛的代價〉那般將小情小愛,昇華成一場政治革命進行式!
革了原曲的命!
卻讓他通過另一個形式,重獲新生!
最後的 Bonus Track!
選了 Beyond 的〈海闊天空〉!
你沒看錯!這首歌沒出現在“滾石撞樂隊,40團拼經典”的計劃裏!
沒有樂團改編這首歌!
太不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