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我要當流量王 挑戰成員可從以下六張專輯內任選,寫一張三張還是六張都在裡頭都行:831《顛倒世界》、Trash 《Holy Trip!》、宇宙人《理想狀態》、周湯豪 《Real Life》、蕭敬騰《隔離套房2827》、瘦子 《Earthbound》
樂評分開上載,一週後再看點擊數據,排名最尾的有「任務」。任務就是開放讀者指定「輸家」在第15屆FMA後寫哪一張專輯的評論。被最多人指定的專輯即是。(本期洗碗背包婦因工作事宜請假)
—

四對耳朵的試聽室(第二季):蕭敬騰《隔離套房 2827》
發行 Label: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 Production Unit:喜鵲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蕭敬騰
By:1319
許多幕前的音樂人完全掌控音樂自主權時反而掌控不出什麽,或者説曝露了自己能力還不足以掌控全局。蕭敬騰就是這種情況。從《狂想曲》開始,蕭敬騰從李偉菘和阿弟仔手中接過了專輯製作權,成為了(〈話不多〉由陳偉製作除外)整張專輯的製作人,但彼時仍收了陳奐仁、蔡健雅、黃韻仁、小安等創作者的好歌,因此整張專輯仍有保底的水準,甚至在我看來是他至今的生涯高峰。我當時在聽了《狂想曲》後是誠心期待他往後作為製作人的作品的。
但接著的《以愛之名》之後就開始脫軌了,他不僅大幅度的增加了專輯中創作的部分,也開始做了一些不到位的審美選擇:編曲的編制越來越大器,演唱的表現也開始 over-the-top,直覺上來説他應該是向往做一些 glam rock 或 hyperpop 之類的風格,但實際成品并未實現。最核心的創作往往撐不起來,要不是過於保守的留守在中文流行音樂的範圍,就是寫作過於簡單的小品類被硬撐出虛胖的樣子。
結果就是普通流行與 glam rock 兩邊不着岸,湯湯水水又沒有形成新的風格,説穿了就是能力不足,創作、製作與演唱彼此不合適。尤其是聽到他在一些小品類的作品開始做誇張不真誠的演繹就會聽得心累,也每次看到他創作的比例高一點聆聽的期待度也少一些。當中組成獅子合唱團的最初有小小回神到位,〈拯救〉就是各方面拿捏得非常到位又做得精彩的一首,但到位也就那麽一陣子,之後的《美麗、醜與我》印象全無。
然後就到了這張《隔離套房 2827》,這是蕭敬騰迄今參與度最高的一張作品,不僅是全作曲、全製作,更几乎是全編曲(〈薩哈星球〉除外);另外他也負責了整張專輯的電吉他演奏,也參與了整張專輯的錄音工作。這張甫推出就在豆瓣惡評如潮,創下了他專輯有史以來的最低評分。但我想説的是,《隔離套房 2827》解決了他《以愛之名》以降不痛不癢,湯湯水水的情況,做出了明確的個人風格,也讓我有如當時聽了《狂想曲》那般,對他之後的作品再次感到興趣。
在蕭敬騰還未完全掌控音樂製作權時,他被唱片公司賦予各種身份,洛克先生、Mr. Jazz等等。這些身份或許是一次性的企劃包裝,卻也是一種標簽,以至於聆聽他日後的作品不知覺中會以此對標。但於此同時他亦有另一面靦腆又好玩的性格,這性格在他的音樂作品意外愈發展露。最完整的是在第 29 屆金曲獎的主持表現上。《隔離套房 2827》跨出最大的一步,是褪去了之前洛克先生、Mr. Jazz 等等的標簽,並讓他的性格完全展現在他的音樂作品裏。
音樂方面,《隔離套房 2827》采選了 80 年代的流行音樂風格,有 city pop、synthwave、adult contemporary、blues rock 等;一字排開看似多元凌亂,但它復古的時代視角倒是整齊。《隔離套房 2827》由節奏的上半部與抒情的下半部一分為二,而上半部最能觀察到蕭敬騰上述個人風格的浮現。
它聽起來是自然流暢的;它的“自然”,來自於寫作方面淡化了旋律而更凸顯 riff,這倒是與節奏强勁的編曲非常契合,不再有之前作曲與編曲不夠貼合不到位的尷尬;它的自然,也來自於蕭敬騰不再刻意凸顯花腔與誇飾的演繹方式,而是順著音樂與節奏的引領發揮,更接近“揮灑”的聼感,也可以感受他在演唱時輕鬆愉悅的狀態;它的自然,也來自於成音不再像之前參戰響度戰爭那般把 limiter 推爆,而是讓聲音與各個樂器融洽的相處,並保留一定的净空與動態,整體聽覺更為舒適悅耳。
整體呈現出來的舒適狀態同時也帶出了真誠的感覺,也因此我可以相信他采用這些復古的風格與音色并非為了趕上當今的潮流,而是因為這些的的確確是他聆聽過程中的喜好與養分。
無奈下半段的抒情部分卻是急轉直下。〈燈絲裡〉以簡單的 MIDI 弦樂作為配器凸顯蕭敬騰演唱上的發揮,完全可以想象它做成音樂劇形式的模樣,但實際效果卻廉價而不美。但最令人難挨的是在〈最最愛〉與〈同情情敵〉中那股炫技的蠢蠢欲動又露頭,不僅是誇飾的唱腔,這次更有不時企圖搶戲卻又不甚精彩的電吉他演奏。聽慣了蕭敬騰還可以覺得〈最最愛〉不過不失,但〈同情情敵〉則是另一個層次的機械與油膩,完全無法想象西方任何一位自重的音樂人會做出這樣水準的 blues rock。
歌詞也是不得不詬病的部分。《隔離套房 2827》找了一些不知名的作詞人填了一堆要不堆砌簡單辭藻、就是極度口語化的文字。這些在前半段凸顯節奏、配器豐富的歌曲中是可以輕易無視,但到了抒情後半段抒情的部分,尤其是〈同情情敵〉這類配器極簡的歌曲,當聆聽的注意力不得不被投注在演唱上,那尷尬就立刻浮現了。整體來説,《隔離套房 2827》後半段顯示的是蕭敬騰對於抒情、靜態音樂的製作是拿捏不准的,甚至可以説粗糙。最後一曲〈已讀不回 94 我〉再次重拾節奏,銜接回開頭的〈嗨 WAY〉,卻與專輯前半段相比顯得單調,亦無法挽回後半段抒情部分不融洽的聽感。
《隔離套房 2827》固然是有製作火候不足、執行不到位的地方,但就創作的立意而言,它也將創作者近年來愈發顯露出的人格特質帶入其中,儘管文字内容多為空洞,但貼近創作者本身就足以讓整個專輯成品顯得更加立體。那些年蕭敬騰不斷企圖把作品做成氣派大編制,結果卻通常是油膩的膨脹,外表上看似是首三張專輯的風格延續,内容卻空無一物。反觀,當他《隔離套房 2827》回歸一種舒服的心態時,反而更能掌控住一些什麽,也或許是蕭敬騰掌控製作以來,完成得最集中的的一次。
試想想他在第 29 屆金曲獎的主持對話與橋段,再看看《隔離套房 2827》裏的歌詞文字,太空梭也罷我是豬也罷,一致嘛。對蕭敬騰的油膩愈加感到厭惡的我甚至願意用“真誠”來形容這張專輯,或至少是這張專輯的上半部。也因為《隔離套房 2827》的“誠實”,讓我對蕭敬騰往後的作品感興趣。
當然此路也容易走偏,這也不是蕭敬騰第一次走偏:《以愛之名》後走偏一次,《獅子合唱團》扳正後再走偏一次。唯這次與前幾次不同的,是他放下了 Mr. Rock、Mr. Jazz 此類標簽所引發的大排場想象,而愈發以本我作為創作軸心。放輕鬆的蕭敬騰,或許才是他以唱作兼製作人煥然一新的開始。剩下的那些文字、音樂、表演的對齊與美感,就是製作依舊能力不足,有待提升的問題了。
Fresh 指數 Rating:5 /10
什麽?説了那麽多對他後續的期待結果才這分數?
嗯… 是的。《隔離套房 2827》的確讓我對他的後續感興趣,但 我的Fresh 指數最後還是針對《隔離套房 2827》這件作品本身的質量。真要提硬素質,它采用了 80 年代的流行音樂風格,和那些真正 80 年代流行樂的經典比起來,那編曲的織體、樂器的演奏,其實也就 functional,沒那麽細緻,是吧。文字也不美吧。更別提那走鐘的後半部了。
與其賭著一個沒有足夠理據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的期待,等到日後有真正好的作品出現再給對應的 Fresh 指數,其實也不遲。
推薦Replay曲目:
〈銀河星艦〉 詞:金田 曲:蕭敬騰 編曲:蕭敬騰 製作:蕭敬騰
〈彼得潘〉 詞:金田 曲:蕭敬騰 編曲:蕭敬騰 製作:蕭敬騰
建議 Skip 曲目:〈同情情敵〉、〈已讀不回 94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