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行 Label:索尼音樂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 Production Unit:耀聲音樂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佈告欄 🪧 3/28 四對耳朵玩企劃(第二輪)帶大家回到精選輯,四名成員共同選出韋禮安在福茂時期,最想放進《韋禮安沒有新歌的精選輯》這個假精選真歌單的16首作品。
Freshmusic成員真的有正職工作嗎怎麼那麼閒空
兩光 fuccboi 的逃亡
By:1319
理性上,《我醉清醒》應該算是韋禮安的一張集水到渠成與個人突破於一身的里程碑作品。這是韋禮安的首張全面擁簇 R&B 美學的創作專輯;過往作品中民謠的風格形式底下其實藏著 R&B 的靈魂,在近作《硬戳》和Sounds of my Life當中 R&B 的形式愈發明顯,到了此張《我醉清醒》則是黑人口音、dembow 與强勁的 4-4 節奏、soul 的旋律寫作輪番出籠。同時,這亦是他首張全以英語發音的專輯。
實際上這張專輯聽來也不過不失。悅耳是一定的,寫歌是韋禮安亦是《我醉清醒》的强項,Typo、Leave This Bed 在已知的 pop 寫作發展範圍内有小小驚喜的變動,U與Cheap Love 在此張的出現,也彰顯出了他過往作品中 folk 形式之下的 R&B/Soul 血液。同時《我醉清醒》也延續了《硬戳》和Sounds of my Life 當中,用文字與音樂串聯起整張專輯統一敘事,只是這回的敘事算是張惠妹〈相愛後動物感傷〉的事前事後擴充版,或許英文更能解鎖床事的表達吧(雖然還是寫得蠻含蓄的)。
至於《我醉清醒》的全英文創作那部分,基本上是沒什麽大問題,韋禮安的英語發音標準,英文文法無誤,其能力完勝至少九成以上的台灣歌手,甚至也到了在流暢的寫作上可以做些 wordplay 的水準。若要挑剔一些,韋禮安的演唱仍未完全擺脫華語一顆一顆字的發音慣性,這導致在演唱該是由一整句串起的英語歌曲時,聼感顯得有些斷碎、不夠“正宗”。亦有一些奇怪的美感選擇,例如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僅此一首做不到位的黑人唱腔,那個大可不必。
但《我醉清醒》不過不失的最大因素是不夠深刻。它誠然悅耳,也有好的寫作,但始終不算特別,也不夠抓耳。可以說《我醉清醒》是張安守本分的作品,它體質不差,卻在西洋流行樂那些特色明確(無論是做長牙五爪的 pop ,還是從容流暢的 progressive soul)作品中就立刻被淹沒掉了;甚至聼感上的特色,亦不及《硬戳》和 Sounds of my Life 明顯。
韋禮安提到此張專輯用英文創作是爲了消除語言上的隔閡。語言上的隔閡是消除了,但同時也消磨了一些可以讓這張專輯脫穎而出的一些特色、一些有意思的部分,例如《硬戳》和Sounds of my Life 那些通過配器、聲響與演唱綜合起來的聼感就可察覺的敘事思路。因此,不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聽衆在衆多 R&B 專輯中,是否有理由或者動機特別挑出這張來聽,我是懷疑的。
這讓我想起林俊傑去年初發行的 Like You Do,說是要進軍國際市場,但真放在國際 pop 作品中也是被淹沒了,甚至沒看見那間國際唱片公司爲了林俊傑進軍國際市場做出什麽有效的企劃,除了請來西方的音樂人與製作人打造這張專輯之外。究竟“國際聽衆”、“進軍國際”是説給國際聽衆聽的,還是説給華人聽衆聽的?還是《我醉清醒》是一個試水,一盤棋的第一步?Maybe, who knows? Only time will tell.
Fresh 指數 Rating:6 /10
推薦Replay:
Leave this Bed
詞:韋禮安 曲:韋禮安 編曲:韋禮安 製作: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Get Outta My Head
詞:韋禮安 曲:韋禮安 編曲:黃少雍 製作: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U
詞:韋禮安 曲:韋禮安 編曲:韋禮安 製作: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Cheap Love
詞:韋禮安 曲:韋禮安 編曲:韋禮安 製作: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建議 Skip: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
似是韋鳥亦似鳥韋
By:蛋黃仔
我覺得這是一張聽起來像是韋禮安,卻又不夠韋禮安的專輯,也是一張型態上是全英文創作,卻又和歐美音樂 / 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音樂有一些差距的專輯。總之,兩頭都不到岸,但又絕對不至於會沉入海底。
當然,聽起來有點不像韋禮安某層面上算是一種讚美。韋禮安或許是華語男歌手中少數能把全英文歌曲唱得還算自然的一位,而且也聽得出他在口氣和咬字上做出的改變和嘗試。但在這在這同時,這樣的韋禮安在整張專輯的存在感偏低,嗓音上的特質在英文歌曲裡似乎無法好好發揮,歌曲情感面的表達也不如中文作品深刻。
全英文創作真的不簡單,英文歌詞創作的難不僅在於語法的基本問題,最難的是如何在詞彙量有所限制的情況下做到歌曲敘述和表達上的精采度。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的歌詞大多都是直白口語化的,圍繞著同一個主題,相似的場景打轉,怎麼轉都很難轉出一些新穎創新的故事情節(為什麼感覺上華人創作者在寫英文歌詞的時候總是避不開喝酒、夜晚開趴、滾床單、爛男人的自甘墮落或死纏爛打等老套的劇情?)。敘述上,歌詞也偏流水帳式的寫法,少了一些結構與文法上的設計。
雖然沒有說什麼好話,但 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也並非一張不好的專輯,有幾首歌曲的旋律也夠流行夠洗腦。但仔細想想,之後我想聽韋禮安的時候,我還是會選擇之前的中文專輯。而想聽英文歌的時候,我也不會特別挑出這張來聽。
Fresh 指數 Rating:6.0 /10
推薦Replay:無
建議 Skip:無
:::::
高分畢業論文報告
By:老黃瓜
一如既往沒看文案,不知道專輯主題也不知為何要發行全英語專輯,雖然這些不用看文案也其實猜得到。但的確初次聽上半段的時候內心有超大疑問,韋禮安出一張關於他變夜店咖的英語專輯是要幹嘛?
當然聽了後半段就鬆一口氣,也知道他依舊有完整敘事,結尾的Cheap Love同時展現韋禮安擅長的民謠創作又能為整個情緒畫龍點睛,順便再次告訴你韋禮安真的不是玩咖,他往英語專輯探索應該也不是玩玩而已。
下來就真的要看文案了:「除了學以致用之外,更希望有天聽自己的歌的聽眾不再只是中文聽眾,未來也希望能夠持續規劃製作發行英文專輯。」
既然如此,那或許可以檢視 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是否能為他達成以上。
開拓新聽眾群絕對是藝人與經紀團隊不斷在努力的事,應該沒有人會嫌棄多拿下一個新市場。然而,英語專輯是否就是解答?歌手在自己熟悉語言與文化市場出擊,肯定要把自己定位放明確才有機會突圍,即使是大眾市場也會有zoom in的對象。那 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究竟是對準聽英語作品市場的誰?(整個討論的不計台灣的英語聽眾市場因為是自家市場)
如果說是喜歡很Urban很Chill的R&B聽眾,若是比較sophisticated的群體應該不會買單,其他的還有機會,但會否愛上也不至於,比較多是認識了多一個名字。如果是一般流行大眾倒也行得通而且市場不小,可那也是個蠻擁擠的市場。悅耳,易懂但不夠出眾。
當然,若能做到上述這也已經是不錯的成績。然而,這個的前提是有辦法推出去被聽見,而暫時在新馬我沒有感受到英語群體聽得到這個作品。專輯其實避開了很多華人流行歌手做英語專輯的毛病,包括發音和歌曲質地與旋律寫法適合英語詞,而且還是概念完整大家都能理解的專輯,這已經要先大力鼓掌。不過,這個專輯到了英語電台DJ手上,到負責curate編排串流歌單者手上,產生想要去推這個歌手這個作品的意念還差了幾步。
事實上去看進入的歌單數據也確實不算太理想,而透過友人了解到像新加坡英語電台DJ,大概會因為聽眾群不認識韋禮安而不會優先考量。(當然公司推的力度多大也會有差別)
其實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這個專輯的面向觀眾是誰。當然還有一堆Indie團和創作歌手其實也不一定知道,但已經有一定市場規模的歌手就不太能有這個狀況。
那可不可以就做一張面向中文聽眾的英語專輯?我知道這個問題可能看來很白痴,但說真的也不是不可以,反正現在的中文聽眾群也不是那麼單一化的,加上這回韋禮安為了做英語專輯也的確風格上調整了,是可以吸引另一群聽中文作品的聽眾,只是這樣人數多少就不清楚。其實,專輯最受歡迎的歌曲是R.I.P. 而這首歌也是我認為裡頭最可以變成中文作品的曲目。同一首歌到了聽英語歌群眾是否也一樣最受落還真不好說。
講這麼多,因為這個專輯的合理性和成就度的確會因為不同參照點而讓Fresh指數有一定落差。看了文案提了學以致用、做不同嘗試和希望擴大群眾,大致上可以感受到專輯並非那種我要全副武裝攻新市場(就不是以前Coco年代帶著 Just No Other Way 去美國那樣),以這個出發點來看就像碩士畢業論文,表現其實依舊優秀,僅一些演唱上咬字的中文顆粒感還在但已算很好了。而這樣的畢業論文來繼續engage中文市場聽眾也不為過,只是新市場的話那還需要做很多很多思考。
p.s. 這是韋禮安唯一有本尊在封面的完整專輯。
Fresh指數:7.5 / 10
推薦Replay:
Get Outta My Head
詞:韋禮安 曲:韋禮安 編曲:黃少雍 製作: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U
詞:韋禮安 曲:韋禮安 編曲:韋禮安 製作: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Cheap Love
詞:韋禮安 曲:韋禮安 編曲:韋禮安 製作:韋禮安、蔡尚文、宋星凱
建議Skip:無
:::::
沒有金剛鑽 別攬瓷器活
By:洗碗背包婦
挑戰是一種態度,突破是一種結果。並不是所有的挑戰都能實現突破,但是人生,就是不斷地挑戰自我。憑着 Sounds Of My Life 入圍了金曲獎四大獎項,韋禮安又帶來了挑戰自我的首張英文專輯 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肯定就顧名思義跟「喝酒」有關,因為這兩年他剛好有這方面的一些體驗,所以把它化為創作的靈感。
韋禮安甚至建議,要按曲序聽完,順序就像是喝酒的感覺,漸漸的進入奇幻世界。九首歌九段故事的內容述說的是他過去失戀的經歷,經過沈澱後釋懷的心境轉變。這張專輯的總體情緒確實是在波動中往下走的,完整的展現了失戀之後用酒精來試圖治癒自己過程當中的心情起伏,所以企劃用「醉」這個概念把它統領起來,是個聰明的做法。
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這次在選曲方面似深受串流音樂平臺裡面的演算法影響,曲風看似多元,R&B、Urban、EDM、Trap,但筆者聽完後覺得就是目前市場上接納率比較廣的商業風格。縱然有聽衆指出為了模仿歐美的流行市場,編曲人在運用auto tune、電子合成器、808鼓機時無特色,且拼貼色彩嚴重,我倒覺得真正的問題在於編排所營造的氛圍效果參差不齊。比方以下兩首歌純粹的編曲就提升了音樂的質量。Typo 從拉丁轉化成EDM和Drop到最後的Trap,銜接的很嚴密。而 Don’t Show It 中後段的合成器營造出來的復古蒸汽感的合成器復古展現了罕見的騷氣,沁人心脾,R&B和Chill pop的融合具鬆弛感。因為這次錄音大量採用了韋禮安在家裡錄的成品,最大的功臣非混音師 Sean 宋星凱莫屬了。至於其他未提的,則略嫌平庸了一點。
只是平常喜歡衝突,不安於室的他這回在演繹和作曲方面似異常保守,尤其是在詮釋方面或許因語言的關係太注重咬字和腔調而似開始掐着嗓子唱,發聲時又保留了一些演唱中文歌曲的技巧,把發音的重點放在每個字上,聽起來相當彆扭,他的素養則導致作品情緒表達過於雋永剋制。
其實,下回大可考慮在錄製每一段時仔細重溫自己的演繹是否把作品的情感和精髓清晰表達出來,甚至可以參考時下西洋歌手擁護度較高的演繹方式,纔不至於產生隔靴搔癢的感覺。
其次,流水市場的英文創作講究的是旋律和歌詞的咬合度,但這次所交上的作品仍不夠流暢、不生不熟的,讓人聽完滿臉疑惑。
借酒澆愁愁更愁,筆者覺得 I’M MORE SOBER WHEN I’M DRUNK 比較適合午休或夜長天色總難明時當背景音樂來舒緩情緒。
Fresh 指數 Rating:6.5 /10
推薦Replay:無
建議 Skip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