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丁糸《池堂怪談》
發行 Label:環球國際唱片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 Production Unit:魚丁糸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陳君豪(1、2、3、4、6、8、9、11);徐千秀(5、10);王希文(6、11);魯綱宇(7)
耳目一新之餘又帶有親切感
By:洗碗背包婦
起點。亙古至今,凡在歌壇考得傲人成績的庸才,都難逃被歌迷和媒體貼上標籤的命運,而且要擺脫這些令人大惑不解的框架有如解除魔咒般費心,連成立了二十年並三度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獎的蘇打綠也難以倖免。經歷了三年的休息和近一年與前經紀人的爭訟事件後,這六人終於在去年以一首〈Tomorrow will be fine〉宣告即將全新出發,並以分身樂團“魚丁糸”創立全新音樂品牌。
正如鼓手八女(小威)說的:魚丁糸的唯一指導原則是不能像蘇打綠,透露將展現出與蘇打綠完全不同的面貌,相當乾淨利落啊。小編聽到他這麼說,心裡雀躍不已。你們既然敢下戰書,那魚丁糸就得滿足我列下的幾項要求。分身不該只有一位靈魂人物,每位成員都有出位的機會,主角也不再是日出(吳青峰),畢竟團名不是“日出&魚丁糸”。既然每個人都得有所貢獻,就得偏離以往復雜句式的命題作文為賦新詞強說愁那些叫人麻木的文學化歌詞,以及那綿延幽婉卻清純到枯味的旋律,樂團整體的方向不再是討喜的清新文藝範,也就意味著不必跟隨歌迷的喜愛,不去理會豆瓣上的評語,把握這機會做自己,要怎麼發騷、宣洩、瘋魔、耍花樣都儘管去嘗試,甚至連一首歌的基本骨架都放心的去玩弄,痛快地依著魚丁糸的主張錄製一張面目全非的專輯,做得到嗎?
用“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來形容他們出道至今重新出征的過程是否貼切?這段在歌壇裡耕耘的日子終究是漫長又艱辛的,每位成員必定有許多難言之隱,但就如小威在專輯的最後一首歌〈終點起點〉裡寫道:“想要說的話能不能先放下”,而這張《池堂怪談》就當作當年你們錯過了那些玩團的時機而給自己的補償吧。身為歌迷的你,大可以把那些UV濾鏡、偏光鏡、中灰密度鏡等收好,盡情的跟隨這組音樂頑童肆意地嬉笑怒罵,笑談人生,偶爾你會不經意的此唱彼和,其他的時候你可能扮演的是那位心照神交的知己,給足空間任他們直抒胸臆的控訴和對物理世界的白描。
筆者也能從部分作品中體會團結的正能量,不管是在〈我就奇怪〉結尾時的歡呼,〈在世界的盡頭大聲的說我恨你〉的自萌合唱和嬉鬧的聲效,〈我就是個樸實無華的Bass 手〉里以及拍攝MV時互嗆彼此等,更讓我深信這張很私人化的專輯對這支樂團的重要性。十年二十年以後回顧今時今日,曾經有六位有點自命不凡的年輕人憑著對音樂的信念和十足的默契完成了一次比登喬戈里峰更需要豹子膽的任務(也要感謝唱片公司在長風破浪時寬宏大度放手讓他們實驗)。
《池堂怪談》裡的每一首作品絕非中庸之作,團員共同交出的詞作證明了極致的歌詞應該是用最簡單的詞彙去表達深刻的觀點,隨之簡化的旋律雖放棄了起承轉合的音律和多層面的和弦形式(我算過了平均不超過十一和弦),卻仍然不絕於耳。至少有幾首歌我都會不自覺的哼唱,那就可以想像在現場演出時那熱血沸騰的大合唱。編曲也同樣精良絢麗,從一邊〈我就奇怪〉加入的爵士和弦、合成器音色、古典鋼琴、華美管樂、人聲切片所營造的放克音場,到另一端〈sorry 青春〉吉他口哨拉扯出糾葛的戲劇感,兩種看似矛盾特質的編排在同一個空間裡碰撞與並存,並構建出層次豐富且光怪陸離的世界觀。
看到網上的對這張專輯的意見相當分歧,其中“故弄玄虛”、“亂炖一通”的評語反映了某些聽眾的口味還是偏保守,卻同時讓我篤信在我們這個做任何事都會面對更苛刻審視的恐怖時代裡,你我更應該坦誠地展露自己的柔軟、懦弱和棱角。 “不被大眾認可也不放棄的堅持,不畏嘲笑不畏其他人眼光和想法的勇氣”—《池堂怪談》不就是在宣揚這點嗎?當然專輯也有可圈可點的部分,你還是可以聽到本團的影子,尤其在最後幾首的大band編制格局裡。創作也不夠整齊,並未抹去青峰詞作常感受到的斑斕情緒,因此整體有些鬆散。另外,我還認為在編曲方面還是不夠前衛, 希望有更多類似〈腦波弱〉的例子,把編制全全交給其他音樂才子負責,那效果會讓人措手不及。
終點。突然發覺自己深怕《池堂怪談》和魚丁糸將會是曇花一現,所以我要趁這個機會表白:魚丁糸,我會記得你們曾經是那麼拼命蠻幹,又非同凡響。
Fresh 指數 Rating:7.5 /10
推薦Replay曲目:
〈我就奇怪〉 詞:吳青峰 曲:謝馨儀、吳青峰、史俊威、龔鈺祺、劉家凱 編曲:魚丁糸、陳君豪 製作:陳君豪
〈蜂蜜人蔘〉 詞:吳青峰、程偉豪 曲:吳青峰、劉家凱 編曲:魚丁糸 製作:陳君豪
〈在世界的盡頭大聲説我恨你〉 詞:吳青峰、何景揚、龔鈺祺、劉家凱、謝馨儀、史俊威 曲:吳青峰、何景揚 編曲:鱼丁糸 製作:徐千秀
〈終點起點〉 詞:史俊威 曲:史俊威 編曲:王希文、魚丁糸 製作:王希文、陳君豪
〈Joyful Day〉 詞:史俊威 曲:史俊威 編曲:魚丁糸 製作:陳君豪
建議 Skip 曲目:-
不美好的重要座標
By:老黃瓜
怪的除了音樂還有現實的際遇,而且不是形容詞,是動詞。沒有什麼關係是真的牢不可破的,尤其終究涉及到金錢利益的時候,你從未想像可怪罪的都可以成為指控的理由。這張專輯也大可叫「我想我們會變成這樣都是林暐哲害的」或「因為林暐哲而作的歌」之類的,沒什麼違和感。
蘇打綠「韋瓦第計劃」四季四部曲是休息前的大作,開場的〈起點終點〉就只唱了四句就變調到〈我就奇怪〉,而那四句也包含那四張專輯名稱,開宗明義定調為官司紛擾,以及得變成魚丁糸的心路歷程。
之前曾說魚丁糸不會像蘇打綠,我其實內心期待的是極致,一個極致不像過往的他們再出發。
《池堂怪談》在一定程度上的確不太像,但是肯定與極致無關,是好是壞則必須拆解來看。
關於聲響部分,的確是有一些以蘇打綠來說較少會觸及的lofi sound,還有在樂器與人聲後製處理時擺放的位置,會營造有些不同的聽感。不過,蘇打綠本來就不是有很特定sound的樂團(回看那四部曲),因此新作有不一樣的東西,倒不會用像與不像來去分隔。
那就從詞曲來看了,但什麼又是很「蘇打綠」的,有其signature的?我一直認為是旋律與歌詞的部分。曲的部分無關風格,而是其旋律性之高且完整,沒多少創作人能寫出。詞,則時而有文學美,時而也能直白觸及廣大群眾但仍能維持不會太濫情的底線,也不會看到被濫用的詞組。
專輯主題有明確定調,而且必然很大程度是由歌詞來主導展現。現實面對了什麼,然後坦然寫出來,歡迎大家輕易對號入座,沒有要掩飾,這樣坦蕩蕩可好。用歌曲毫無掩飾地吐槽,這相對蘇打綠過去的作品,那確實不像,而且是好事,因為在開拓多一些可能。但也有看來平庸的〈星月花火〉,好似任何文青都可寫出的無辨識度文字,這也不太像蘇打綠,好在這樣的歌不多。
曲的部分或許才是問題的癥結。好些作品的旋律相當直線條/單調,或是有不完整感,會忍不住「這首歌這樣就完了啊?」冒出。這一點的確很不蘇打綠。不一定是壞事,就要看搭配的編制是否可以有一套模樣,但像〈蜂蜜人蔘〉和〈Joyful Day〉,說風格化也說不上,淋漓盡致也不到,卡在一個有點尷尬的位置。又剛好在前面幾首,對聆聽慾望確實有干擾。
不過,好在下來的曲目大致都有自己的位置,但串聯性不太強。例如〈在世界的盡頭大聲地說我恨你〉接到〈Sorry青春〉,都是做得不錯的歌,可情緒承接與聲響的質地,像在聽兩張不同專輯的歌。也如〈先說先贏〉接到〈星月花火〉,問題類似。
當然專輯末的〈終點起點〉,最「蘇打綠」的作品,情緒收尾漂亮,甚至聽專輯前兩次時會動容想落淚,也將整個重新出發的篇章做了好的總結。
然而,即使有強烈的歌詞主題,也有一些很好的歌如〈腦波弱〉、〈終點起點〉,這張以魚丁糸出發的《池堂怪談》儘管還是會在一些時刻泛起小漣漪,但在內心擴散的能力始終有限。
那如果說純粹將魚丁糸當成分隔的新樂團,將蘇打綠完全抹去,這張專輯是否會更成立?也不至於,甚是會更糟,因為它缺乏一個coherent的sound來讓這個新樂團具辨識度,又有一些很像蘇打綠的歌,大概會變成「類蘇打綠」的模仿團。
那就像阿妹有阿密特,Penny有佛跳牆,蘇打綠是否有魚丁糸這個分身展現不一樣的面貌讓人驚喜?顯然也不到這個層次。
無論如何,從紀實角度,多年後再來看這張專輯,我相信它終究會有其特殊的位置。《池堂怪談》也絕對是稱職且誠實地敘述了當下的狀態,而做到這件事亦有其價值。
我不認為他們沒有林暐哲就走不下去,只是需要時間去尋找/和新的團隊磨合,以及思考如果終究拿不回蘇打綠的名字得繼續魚丁糸一輩子,那下來的路究竟是什麼模樣。
他們會挺過去的,我相信。
Fresh指數:7/10
推薦Replay曲目:
〈我就奇怪〉 詞:吳青峰 曲:謝馨儀、吳青峰、史俊威、龔鈺祺、劉家凱 編曲:魚丁糸、陳君豪 製作:陳君豪
〈Sorry青春〉 詞:吳青峰、龔鈺祺、程偉豪 曲:吳青峰、劉家凱 編曲:魚丁糸、王希文、陳君豪 製作:陳君豪、王希文
〈腦波弱〉詞:吳青峰、程偉豪 曲:吳青峰、劉家凱 編曲:張家誠、魯綱宇 製作:魯綱宇
〈終點起點〉 詞:史俊威 曲:史俊威 編曲:王希文、魚丁糸 製作:王希文、陳君豪
建議 Skip 曲目:-
他們先快樂就好
By:蛋黃仔
這是一張好玩、有趣,但重複聆聽下來之後,說不上喜歡或好聽的專輯。
好玩、有趣的點大部分在專輯的前半段。樸素迷離的〈起點終點〉和歌如其名的〈我就奇怪〉,和專輯的同名影集一樣,開場就讓人懷疑「我在看/聽的是什麼鬼東西?」「這是程偉豪/蘇打綠?」,吊人胃口。接下來比較正常的〈蜂蜜人蔘〉浪漫迷幻感搭配青峰的聲線甜度適中,〈Joyful Day〉電氣氛圍和小威 “呆板” 的合聲意外契合,後半段的情緒的堆疊雖然很簡單直接,但也頗成功。〈在世界的盡頭大聲地說我恨你〉則不意外的是一首旋律相對流行易懂,能邀請歌迷一起吶喊,宣洩負面情緒的演唱會型歌曲。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專輯聽到這裡,如果說前半段是要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那瘋狂的有了,驚喜的有了,流行的有了,接下來期待的一些比較細膩深刻或比較 “好聽” 的歌曲卻遲遲沒有出現。出現的卻反而是編曲選擇上更加奇怪、突兀的〈我就是個樸實無華的Bass手〉,以及不夠深刻且沒有給青峰演唱任何發揮空間的〈星月花火〉。專輯整體怪是怪,有趣是有趣,但我始終搞不清楚這些編曲和選曲上的選擇還想傳遞給聽眾什麼樣的其他感受。
魚丁糸歷經這麼多紛擾,以新的身分回歸,團員們交出各自的創作,齊心協力打造樂團的新面貌,開啟他們的新篇章。這些音樂以外的經歷與因素或許難免影響了專輯音樂上的最後樣貌。就算團體心靈和意志上是相通的,創作依舊是一個很個人的事,各自團員對於創作會有不同的想像與習慣 (風格、格局大小、歌詞用詞、修辭手法),而製作過程沒有好好挖掘並整理彼此創作的共同點,以至於專輯雜亂和拼湊感太強烈。
話雖如此,除了雜亂感,聽《池堂怪談》,也能聽得出魚丁糸在創作和製作過程應該玩得很愉快、很自由。或許用這樣的角度看待這張專輯,為他們開心,自己也會聽得更開心。
Fresh 指數 Rating:6.5 /10
推薦Replay曲目:〈在世界的盡頭大聲説我恨你〉 詞:吳青峰、何景揚、龔鈺祺、劉家凱、謝馨儀、史俊威 曲:吳青峰、何景揚 編曲:鱼丁糸 製作:徐千秀
建議 Skip 曲目:〈我就是個樸實無華的Bass手〉、〈星月花火〉
一
耳花繚亂版圖不明
By:1319
(此篇評論經反饋後進行了標題與一些內容的修正)
不怪;反之,無聊。
無論是旋律上對 hook 的組裝,或者是展現的各種音樂元素,都可以聽見《池堂怪談》拼貼式的創作痕跡。但不是所有拼貼都能拼出一個完整又具美感的面貌,也不是拼貼得越複雜就代表著創作者的技術手法越高、成品的藝術性格越豐富。各種顏色的水彩,被藝術家有意識地畫在畫板上才開始有可看性,反之無意識地統統攪在一起最後只成一片髒灰。好壞的關鍵在於創作者,對於運用元素的本質與脈絡瞭解多少?對於個別元素的本質與脈絡,有沒有遵循或翻轉,有沒有用在點上?對於拼貼的手法或最後的成品是否有其藝術目的?拼貼的過程與成果在美感與表達上是否完整,是否有發展出可以加以延伸的手法與風格路徑?
以上,《池堂怪談》未能充分做到。許多元素的運用感覺僅是“想要爵士就拿爵士”、“想要古典就拿古典”的搬運,最後并無考慮到這些元素之於成品是什麽關係、成品在畫布上該有的樣子又是如何。胡亂拼貼成果彷彿拼出一件怪物,這倒符合專輯的標題;只是中文流行音樂裏的拼貼怪物太多,真的見怪不怪,亦少有人會覺得拼貼怪物有什麽藝術價值。許多音樂人都在説“音樂爲什麽不能這樣做”;在做完之後,他們是個否有再確認過,“爲什麽能這樣做” *?
樂句組裝式的拼貼,使《池堂怪談》幾乎沒有一首好歌,以〈我就奇怪〉和〈Joyful Day〉爲例,搬運了 fusion rock 又搬運了交響樂的樂句,串聯在一起卻不成旋律,沒有情緒上的牽引與起伏。當然也有像〈蜂蜜人參〉與〈終點起點〉帶有蘇打綠色彩的歌曲寫作,但比起前作的寫作水準還是過於簡單刻板,甚者如〈星月花火〉songwriting 明顯不夠完整,結果時常需要靠編曲的動態與起伏强行撐起。唯一真的算把旋律寫得完整的歌曲是〈在世界的盡頭大聲説我恨你〉,那真的是拿出實力來恨吧。
編曲表象化的拼貼,也使大家儘管在整張專輯的過程中看起來來手忙脚亂,最後成品卻不著邊際。〈我就奇怪〉和〈我就是个樸實無華的 Bass 手〉,與許多中文音樂的拼貼怪物一樣,它們的怪,並沒有突破什麽框架,也沒有試驗出什麽新的方法,呈現的是漫無目的的一片灰的狀態,并不會因爲拼貼者是魚丁糸而出彩多少(只保證會有更多人聽到):一片灰加入多少捻擠聲多少 bass riff ,最後成品也是一片灰。(編按:製作人陳君豪老師在我們的FB有詳細說明兩首作品的誕生過程,而作者也從中意識到在細部音樂知識上還有一些缺失。此段落選擇保留作為參考。完整回應內容可在FB細讀。)
其餘歌曲編曲面貌是清晰一些,但也沒出彩多少,無論是各別用到 fusion、迷幻、民謠、交響的音樂元素,或是召喚回來蘇打綠悠揚的風格,實際運用上仍停留在流於表象的刻奇式轉嫁(這方面,過於簡單的 songwriting 也要擔起内容膚淺的責任),唯有〈腦波弱〉真顯得一氣呵成。而説到個別元素,整張專輯最深刻的橋段竟是 intro〈起點終點〉裏變異的〈小情歌〉鋼琴開場;想想也是,〈小情歌〉作爲歌曲元素的脈絡,與《池堂怪談》的創作目的,也相當吻合啊。
把這些拼貼排成一張專輯,耳花繚亂是肯定的,但説不上精彩。不求《池堂怪談》如蘇打綠時期的專輯一樣,各自有明確又自洽的主題與面貌,再來,從魚丁糸選擇元素的廣而不深,也暫且將此回追求的定義為 pop 吧(要不然實驗音樂嗎?)。只是整體的創作手法只停留在抽取個別元素的表象層面,不見 pop 在音樂元素融合的不露痕跡,更少有 pop 的深刻與感染力。
唯一串聯住整張專輯的,也許是背後的寫作動機:《池堂怪談》可被解讀為與前經紀人關係轉惡的心路歷程,甚至在最直接最明顯的 diss 曲〈在世界的盡頭大聲説我恨你〉創作中全員參了一脚。然而,從另一方面看看蘇打綠前作的藝術成就,再看看《池堂怪談》的凌亂與乏味。對我而言,《池堂怪談》某種程度上因前經紀人而生,卻也好像少了前經紀人的製作而顯得混亂;實質上,再決裂,魚丁糸與前經紀人目前還是免不了共生共滅的關係。
《池堂怪談》由魚丁糸全體成員參與創作,并且試圖端出不同於前的作品,對於踏出舒適區是值得鼓勵的。但整體而言成品僅是一些音樂風格零碎套路的粗簡結合,曝露的是魚丁糸作爲一個整體單位在這張作品上創作能力的不足;也顯露出製作人們面對這樣的素材,無法統整出精彩絕倫的模樣。
最常出現這種拼貼怪物的,就是像華晨宇、尤长靖、許嵩等類流量創作歌手的作品;作品中對於 blues、funk、reggae、country 等曲風的元素運用,時常僅是膚淺地爲了使編曲聽起來豐富,但改變不了 songwriting 上的套路與乏味。這些元素的運用都不來自本源、不講究脈絡,而是直接截取它們在近代流行音樂中已經被 n 次消化反芻的面貌,以至於有形但無魂,甚至有時連形體是畸形錯亂的。
這樣的音樂能被稱爲先鋒,是值得聽衆跟進的嗎,是魚丁糸該看齊的對象嗎?蘇打綠可是做過《無與倫比的美麗》、《夏/狂熱》、《你在煩惱什麽》(I mean,一張散曲棄曲的專輯也曾經能被整理得那麽完整流暢…)的樂團啊。所以該説欣慰嗎,《池堂怪談》是以魚丁糸的名義發行的,日後大家在討論蘇打綠時,也可選擇對這樣的作品避而不談。
* P.S. 不僅會問“音樂爲什麽不能這樣做”,之後還會再問“爲什麽能這樣做”的典型知名例子,請參考 Radiohead。
Fresh 指數 Rating:4 /10
推薦Replay曲目:
〈在世界的盡頭大聲説我恨你〉 詞:吳青峰、何景揚、龔鈺祺、劉家凱、謝馨儀、史俊威 曲:吳青峰、何景揚 編曲:鱼丁糸 製作:徐千秀
〈腦波弱〉 詞:吳青峰、程偉豪 曲:吳青峰、劉家凱 編曲:張家誠、魯綱宇 製作:魯綱宇
建議 Skip 曲目:別了,回味《夏/狂熱》,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