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 中文鲜货色 reviews

四對耳朵的試聽室(第二季):許光漢《許光漢》

他們都是各自領域的人氣偶像、首張個人專輯都在12月發行、關鍵製作人也都是陳建騏。他們都不是玩票性質發片,皆是唱片公司投入資源打造。沒有要比較什麼,也不是要去分勝負,而是現今樂壇高手如何企劃統籌及製作有市場潛能後浪的首張專輯。

許光漢《許光漢》

發行 Label:何樂音樂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陳建騏(1、3、4、6、7);米奇林(2、10);陳君豪(5、9);戴佩妮(8);鶴 The Crane(林泰羽)(9);海大富(10)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黃宣(2、4);陳建騏(3、6);LINION(1);韋禮安(7)

好與不好雙面“許光漢”

By:1319

為《許光漢》開篇的〈出戲〉清楚的定下了專輯的立意:演員身份的許光漢,可以是純情的學生、滄桑的中年人,可以是算計的律師、性癮的遲緩兒;但歌手身份的許光漢,則是退下演員身份,真實的“許光漢”。先不説《許光漢》是否又是另一次角色扮演;起碼,透過曲序編排與“出戲/入戲”象徵的“實踐性”帶入手法,比起直白的訴求著“真實”與“做自己”,在手法上是高明許多,且更具詮釋與想象空間。

而《許光漢》所欲呈現的“真實”許光漢,則是文靜、自省、又自若的,它體現於音樂美感取向上的某種“靜”。這份“靜”, 不僅在於以抒情爲主的選曲,也在於聼感上貫穿專輯的舒緩氛圍與空間感。《許光漢》不做刻意的化繁為簡,卻表現得凝練,輕巧又剛好,不過分渲染。在音色上,除了常見的樂團大四件和小型管弦樂,亦采用了充滿復古未來感的合成器 lead 與 keys,冷暖兼具又分明。

除了聽覺形象的部分,選曲内容也是《許光漢》的另一强項。無論是知名還是新銳創作人,都貢獻了好的歌曲,精銳盡出。尤其,當近幾年非創作純收歌專輯的結果總是參差不齊,《許光漢》在現實市場與企劃設定的雙重限制下,仍能做到博採眾長的高水準,令人驚喜。當然某方面來説這也是非常現實的,畢竟許光漢的專輯就是會被更多人聽到,換做是別人可能就要不到這麽多好歌,但結果就是這樣。搭配著細膩靈動,空間感又足夠的編曲,整體製作得相當悅耳、有質感。

接著〈出戲〉的〈你殘忍可愛的傲慢〉是驚喜的;這驚喜在於,可預想它被處理成的抒情模樣,但陳建騏將作品交到了米奇林手中,卻成爲了一首有點迷幻味道的 soul;歌曲帶著 urban soul 般跳躍的切分音編排,本身已有很好的律動條件,在被編曲凸顯結構與 groove ,並賦予爵士色彩和聲後,更顯靈動。〈一派輕鬆〉是一首久違的零死角 K 歌,選擇用 soft rock 的曲風與配器貼近專輯的低迴性質。〈Soufflé〉的 chill indie-pop 儘管完全是這幾年台灣音樂的顯學,但用如此低調的歌作爲高人氣偶像的先行主打也是大膽,當然副歌簡單又易記的 hook 也具有主打的條件,事後也證明這不是一次單純的跟風或反向操作,而是《許光漢》的基本調性。

〈獨角獸〉與〈出戲〉,在文字與旋律上都是專輯最深邃的歌曲,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也各自呈現不同的感覺:前者輕快的 shuffle 節奏有種樂天知命的明快,後者弦樂低調的推波助瀾為内省心緒的濃淡照映出起伏。相反的,〈揣摩〉與〈別再想見我〉是整張專輯中最煽情的歌,恰好這兩首聽似叛離專輯設定與美感的歌曲,分別點題許光漢的演員身份與成名劇作,可説是經過設計。〈淡季動物園〉聽來儘管有 easy listening 的放鬆情調,編曲卻相當細緻亮眼,當中段落編排的配器變化、dembow 的彈跳律動變奏選用、以及電鋼琴的演奏,都有著值得玩味的聆聽樂趣。閉幕的〈想去哪〉用 reverb 處理人聲,做出了indie-pop 夢幻又 vintage 的聽感,曲末的卡帶機停放聲顯得突兀,卻也對應著專輯開篇曲〈出戲〉,戲外有戯,神來之筆。

無論是以歌手首張專輯,或是偶像音樂專輯的操作慣例來看,《許光漢》是個異數,它的“異”在於兩個層面上。第一捨棄了一般攔入多元曲風的試水或全能設定,反而集中呈現連貫一致的音樂美感:細膩、輕鬆、夢幻、内省。第二是透過一致不雜亂的美感取向與編排,真正做到用音樂與聽覺本身表達出歌手的性格與生活狀態,即使省略所有文字與企劃的訊息,也能感受歌手某方面的人格特質,哪怕這也是另一場角色扮演。從選曲、審美到形象設定,《許光漢》是一張完全為歌手/偶像加分的專輯。

《許光漢》本身是一張優秀的流行音樂專輯,但它仍需要歌手的唱功去成全;在這方面,“許光漢”卻很難說是一位好歌手。他在〈出戲〉唱道“演別人好辛苦”、“讓我出戲的暫時離開”,緊接著就用了林宥嘉的聲音表情花色與鼻腔共鳴音色,演繹了幾乎整張專輯。這對於同名專輯是相當詭異的事,仿佛是企圖以音樂上的角色扮演,來進行自己演員身份的一種元自述。可我傾向比較簡單的解釋,那就是許光漢對於演唱與詮釋上的表達與想法,仍有不足之處。

某程度上,這讓我想起楊宗緯在《原色》是如何把自己唱成李宗盛的。我大膽假設,這是因爲他在自己的聲音表情庫中,找不到更合理的演繹方式了,只好拿來最近(那就是《原色》製作人李宗盛)的現成。

畢竟,也然而,就連黃嘉千和黎明在李宗盛的製作下,也不會把歌唱成李宗盛的樣子。或許許光漢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面對著這批帶著文靜質感的歌曲無所適從,又不想唱得太直白,於是林宥嘉現成的聲音表情庫或許就成為拿來演繹的參考。“林宥嘉”這個選擇并非偶然,中國不少以文藝青年自詡的流量歌手與創作偶像,也是如此演繹類似歌曲的。

撇開技巧這基本標準,一個找不到自己表達方式而複誦別人表情的歌手,不能算是好歌手。好在許光漢的聲音資質不錯,明亮與磁性兼具頗具聽衆緣。從個別歌曲的表現中,也可以聽見他嗓音的靈活性,並預想他更多的可能性:〈你殘忍可愛的傲慢〉與〈一派輕鬆〉自然的律動感(雖説兩首歌曲最後 free time 的部分目前還是表現得呆板僵硬),〈一日〉輕重掌控等等(〈揣摩〉的高音就不行,一直這樣撐小心倒嗓)。事實上,從 2020 年的〈別再想見我〉、〈什麼跟什麼有什麼關係〉,到《許光漢》僅一年的差距,已可以聽見重機能與輕機能兩方面顯著的進步,若有心在技巧上繼續提升應該不難。剩下,就是聲音表達與歌曲詮釋的個人特色與想法了,若是有下一張專輯,可別讓角色扮演的痕跡太明顯。

Fresh 指數 Rating:7 /10

推薦Replay曲目:其實可以順順聼到底。

〈出戲〉 詞:黃子源 曲:汪定中  編曲:黃少雍 製作:陳建騏

〈你殘忍可愛的傲慢〉 詞:法蘭 曲:汪定中  編曲:鍾濰宇 製作:米奇林 共同表演:王若琳

〈一派輕鬆〉 詞:HUSH 曲:李拾壹、JerryC  編曲:JerryC 製作:陳建騏

〈Soufflé〉 詞:剃刀蔣 曲:秦旭章  編曲:王昱詠 製作:陳建騏

〈獨角獸〉 詞:葛大爲 曲:伍家輝  編曲:張晁毓 製作:陳君豪

〈一日〉 詞:陳鈺羲、阿超 曲:陳鈺羲、阿超  編曲:張晁毓 製作:陳建騏

〈揣摩〉 詞:林建良 曲:韋禮安  編曲:柯宏昇、孫令謙、王昱詠 製作:陳建騏

〈別再想見我〉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Martin Tang 製作:戴佩妮

〈淡季動物園〉 詞:陳信延 曲:溫偉杰  編曲:鶴 The Crane 製作:陳君豪、鶴 The Crane

〈想去哪〉 詞:張伍 曲:蔡旻佑、米奇林  編曲:李九慕、海大富 製作:米奇林、海大富

建議 Skip 曲目:…也可以跳過〈別再想見我〉。因爲這是唱的最不“林宥嘉”的歌曲,反倒變成了“品冠”?

表面活性劑的微妙作用

By:洗碗背包婦

因《想見你》爆紅的許光漢自然不是音樂科班出身的,所以在成為了演員,有了人氣之後,出品了這張專輯,可說是在逐夢,何樂而不為?加盟何樂音樂的首張專輯不可輕視,閃閃發亮的幕後班底都是金曲獎認證的豪華製作陣容,從專輯定位、選歌、歌詞方向、製作編曲到音樂風格,從聽覺和視覺各面向抽絲剝繭,對焦捕捉最接近“許光漢”的音樂想像。

《許光漢》專輯圍繞著他的個人生活展開,內容大多從演員的身份出發,分享台上台下的心情剖析,亦可窺見許光漢不流於俗套的音樂口味。要如何把他打造成一位挑戰大眾口味的偶像歌手?文案就部分點出,首先從定位開始:從他的人生觀出發,找到他對世界的想像,對生活的想望,揣摩各種角色心境上的改變轉折,反映他的現況狀態;然後通過結合了不同音樂元素的作品重塑自我、回歸自我、對話自我、重拾自己,那個慵懶寂寞的自己。

整張專輯確實很生活化,前半部分是情調的生活,迷幻、個性是關鍵詞,所以音樂相對是進取的,多元的,而後半部分是真實的生活,踏實、真摯、溫和是關鍵詞,音樂變得舒緩了,更貼近了內心。

若當作一位缺乏歌唱根底的演員所發表的試金石來評定的話,《許光漢》完成度是相當高的。從定位、資源企劃到製作都用心不媚俗,不冒進也不敷衍。可以聽出製作團隊在音樂豐富性與可聽度上下了功夫,華麗卻並不蕪雜,營造出舒服、溫情的生活氛圍,恰到好處地加入了一些文藝、獨立的色調。底色透著淡淡的摩登味,夾雜著些許柔風,由冷轉暖,由朦朧過渡到清晰。在曲風上,雖然做的是流水線作品但也用Chill-Pop、爵士,R&B調味一下,做成不那麼平庸的流行。這齣乎預料的質感和品味,全因優良的製作增色不少。在討巧的編曲上註入一點點藍調與復古的元素不但彌補他對歌曲詮釋力的不足,也提升了作品的審美感。

另外,專輯打造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並沒極力跳脫出許光漢的演員身份,瀰漫著的都市氣息與格調都很對味,富彈性,精緻且入時。在收歌方面大幅度進步,不盲目嘗試所謂先鋒潮流的曲風,沒多餘的男友式抒情歌,也沒塞滿太多過猛的想法。踏實的城市小品內核以卑微備胎、愜意輕鬆為主基調,果然清新是永遠致勝的保守牌。雖然專輯裡太多溫吞的曲風就相對的單一和風過無痕,挑芭樂當首波單曲似乎對歌手少了信心,我們仍然能聽得出來許光漢與團隊對音樂的那份尊重與誠意。

可惜各界大咖攜手為他量體裁衣也無法彌補他在演唱方面的短板。我甚至覺得製作團隊的過於專研把歌手在唱商和情緒把控上的缺點暴露無遺,駕馭部分歌曲時聽來非常費力,音色處理略微有些不適。許光漢的聲線對我而言其實不耐聽,張弛有限且少了辨識度,其中在〈你殘忍可愛的傲慢〉裡,王若琳出來哼哼了兩聲就幾乎要喧賓奪主了。

這位新手唱歌時有其他歌手的影子那還可以包容,但一些技術層面上的問題如

沒能掌控好氣息的自由流動,樂句一旦碰到需要托長音或連音轉音時嗓音就開始變虛變扁,似乎也因為怕出錯,每一首歌都拿捏的大同小異甚至聽來戰戰兢兢。

另一部分是感情投入的問題,聲音表情被局限,傳遞出來的“舒緩、慵懶”情緒顯得空泛不精緻。對他的表現和定位印像還是非常模糊,原因是許光漢在音樂里更像在扮演別人,就是找不到自己,被音樂吃掉,新人可慘變樂壇無面人。下來如何繼續精進自己的演繹水平,同時挖掘出自成一派的演唱風格,是歌手續命的必要功課。

專輯裡的作品出挑的不多,但我常問自己重複聆聽會是哪幾首,於是選擇了〈Soufflé〉和〈揣摩〉。通過他唇齒的摩擦和氣息的吞吐,許光漢在〈Soufflé〉裡釋放出的惺忪與性感剛剛好。把歌詞裡的“Soufflé”解讀成”舒服累”諧音,反映了現代人的生活,面對各種社交疲勞,像是宿醉般舒服累的狀態,有時清醒不如裝醉,矛盾又無法自拔陷入的狀態。製作人陳建騏為了呈現Soufflé 裡年輕氣息,並符合歌詞裡的觀察,找來了一群青年團隊。除了大家熟悉的配唱製作人YELLOW黃宣,嘻哈音樂人剃刀蔣、不睡覺的“守夜人”秦旭章,還有編曲Peter Wang,為充滿夜晚迷幻Chill Pop的氛圍譜曲,編曲器樂簡單極具律動感,加上混音創造出煙霧瀰漫的幻象空間,讓聽者只想癱軟迴旋在歌的旋律裡。

由韋禮安創作的〈揣摩〉因創作人色彩太濃厚,似乎更適合他自己來唱。綿長的旋律線確實考驗了歌手對細節的處理,也是Weibird招牌且獨特的譜曲方式。製作人於是採用了減法呈現,留給聽者的是聆聽舒適度也可當成個優越的小憩空間,聽眾不至於會產生排斥心理。小小遺憾的是,許光漢的延長高音不盡理想,氣息不足且轉換到弱聲時有些割裂。

在《許光漢》裡可以拾落到台灣樂壇黃金時代的餘溫碎片,又多了一分現代摩登感。畢竟不能期待一位演員的第一張專輯能有多驚艷。各種風格的嘗試不見得都完美,但底盤是每一首都保留了些悅耳度,也讓專輯音樂性變得豐富起來。他的歌彷彿身邊那個戲不多的老實男友,不夠有趣但安全感十足。至於專輯中所欠缺的音樂個性和聲音特質,就日後慢慢磨合。

Fresh 指數 Rating:6.5 /10

推薦Replay曲目:

〈一派輕鬆〉 詞:HUSH 曲:李拾壹、JerryC  編曲:JerryC 製作:陳建騏

〈Soufflé〉 詞:剃刀蔣 曲:秦旭章  編曲:王昱詠 製作:陳建騏

〈一日〉 詞:陳鈺羲、阿超 曲:陳鈺羲、阿超  編曲:張晁毓 製作:陳建騏

〈揣摩〉 詞:林建良 曲:韋禮安  編曲:柯宏昇、孫令謙、王昱詠 製作:陳建騏

建議 Skip 曲目:〈想去哪〉、〈別再想見我〉

尋找「歌手」許光漢

By:蛋黃仔

雖然說是首張個人專輯,但許光漢擁有廣大粉絲群,和真正從零開始的新人歌手起跑點就已經不同,不管專輯好壞,他唱片銷售量的基本盤甚至可能超過不少出道已久的歌手。

但《許光漢》製作團隊很明顯有更大的野心。專輯從裡到外,曲風、編曲音色、專輯封面,到 MV 視覺都呈現一種華麗高調的質感。專輯收歌下足了功夫,平均水準都頗高,氛圍感一致,主打的〈Soufflé〉、〈你殘忍可愛的傲慢〉、〈一派輕鬆〉等歌曲旋律都有流行卻不流俗的記憶點。許光漢的音色以及形象定位也確實很適合專輯的冷酷氛圍,他的演唱不溫不火,所有歌曲情緒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起伏,就連在〈別再想見我〉大可以表現得更脆弱的後半段也選擇平淡帶過,歌曲之間也沒有做出比較明顯的變化。

保守的演唱方式或許是製作上的選擇,也可能是反映許光漢現階段的演唱能力,但無論如何都讓專輯聽下來多少有一點距離和沉悶感。更大的問題是,這樣平淡的演唱口氣無法帶出許光漢音色的辨識度 (原本就已經不高),太容易在聆聽的時候聯想到某某歌手,「歌手」許光漢在專輯裡的存在感和能見度感覺上很低。

如果純粹以聆聽一個新人專輯的角度來說,《許光漢》或許分數應該更高。但無可否認,我對一個非常成功的演員轉歌手主觀上有一些不同的期待 。我希望從專輯裡聽到許光漢成為「歌手」的個人想法和必要性。 為何非得要放行完整專輯,為何非得成為一位「歌手」?難道只是 唱片和經紀公司看好商機?你有什麼故事,有什麼樣的自己,是不能通過演戲或主持來告訴或呈現給大家的?我在《許光漢》裡只聽到製作團隊的企圖心,但感受不到許光漢本人對以上的解答。

Fresh 指數 Rating:6.5 /10

推薦Replay曲目:

〈你殘忍可愛的傲慢〉 詞:法蘭 曲:汪定中  編曲:鍾濰宇 製作:米奇林 共同表演:王若琳

〈一派輕鬆〉 詞:HUSH 曲:李拾壹、JerryC  編曲:JerryC 製作:陳建騏

〈Soufflé〉 詞:剃刀蔣 曲:秦旭章  編曲:王昱詠 製作:陳建騏

〈別再想見我〉 詞:戴佩妮 曲:戴佩妮  編曲:Martin Tang 製作:戴佩妮

建議 Skip 曲目:-

華語流行樂壇近代史記可收錄

By:老黃瓜

如果真有這樣的史記的話。

打這種標題應該會被懷疑寫的人是某個「許太太」(許光漢粉絲)。我完全沒看《想見你》和《你的婚禮》,我知道的許光漢是從《戀愛沙塵暴》、《陽光普照》和那個我沒看完的《罪夢者》,以及零星的媒體訪問。我知道他有不錯的基本唱功,戲劇方面表演力是成熟的,然後這兩年很紅。

我沒看《想見你》但有看過演員訪問聽他唱歌,當時我知道他遲早一定會被簽約發片,尤其新的會唱歌的優質偶像已經缺席樂壇許久。坦白說,即使他之後簽的是至今track record非常好的何樂音樂,我壓根都不看好許光漢的專輯能做出一朵花,只要能在一片草地作健健康康的草就好了。原因?唱片公司和經紀公司對於攀升中的流量偶像,應該還是會走安全路線穩住市場吧。2020年末推出〈別再想見我〉時,我更篤定不用期待的預設是準確的。

去年11月首支暖身單曲〈Souffle〉儘管蠻有意思也在意料之外,但華語樂壇至今應該有累積上百張首支單曲很有趣/厲害/破格,但真的是曇花一現專輯其實平平甚至無聊的例子。直到〈一派輕鬆〉出來後,我開始有一點動搖了。Maybe,許光漢的專輯真的有聽頭。

《許光漢》在我看來除了是2021年最好的流行音樂專輯,也是一張深具參考價值的代表,可以是日後不少歌手的專輯幕後團隊列為的reference. 甚至,如果說林憶蓮的《不必在乎我是誰》及之後多張李宗盛操刀的專輯是都會女性心聲的代表,那來到這個世代的都會男性女性的專輯代表又會是什麼還是從缺?我想,《許光漢》還可能有意無意中卡到了年輕都會男性類別的最佳代表。

但不對啊,如果這張專輯那麼那麼好,上述這些超高評價應該也會聽到很多吧,可是現實情況好像並非如此,那大概就是筆者瘋了。

大略看看關於《許光漢》的專輯評價,負面評論幾乎一致都在許光漢的歌藝,極少跟作品本身有關的。關於許光漢沒唱好沒能讓專輯昇華,看起來都很合理,但我覺得是時候重新審視這些環節的關係,以及我們對於一張專輯的高度檢視是否可有更廣闊的解析面。

還是先回到專輯到底做了什麼讓筆者覺得極好的示範,是不能被低估的重要專輯。

《許光漢》是中文流行樂壇的減法美學專輯代表。這張的編曲人有十多位,從超級資深的Martin Tang到新一代的王昱詠。製作人陳建騏掛帥下,其他邀來參與的還有米其林、陳君豪、戴佩妮、Déjà Fu、鶴 The Crane. 人數眾多卻能貫穿到底,尤其是編曲一律採減法貴精不貴多,就算是芭樂歌如〈別再想見我〉加入了弦樂來推高,所有的樂器使用都是克制的線條很乾淨的。

這不只讓專輯的調性舒服有貫穿性,也將夜晚輕裝的都會男性形象襯托得很立體。極簡編制作品樂壇當然有,但很容易就聽來單一。《許光漢》在追求的減法美學著重的不是為簡而簡,而是如何在眾多不同聲響中讓它們都能畫龍點睛。

於是,成就的是一張編曲聲響豐富,卻又聽感輕盈,讓年輕都會感紮實但無負擔的厲害示範。此外,專輯因此不容易聽膩,讓專輯有更強續航力也不容易被時間與時代淘汰。

不過,這個減法美學部分也可以是某種雙刃劍,稍後再提。

《許光漢》也是近年企劃統籌與精準收歌,且抓住流行不流俗的的極高端示範。這畢竟是偶像跨界發行的專輯,流行部分不能丟掉。如何在不同型態,包括可能跟一般中文流行聽眾有一點距離的chill pop,dream pop等等,都能hold住流行?無論如何,每一首收錄的歌都有很好的hook.

聽〈Souffle〉、〈淡季動物園〉和〈想去哪〉,這樣的chilled and laidback 風格下,各自都有記憶點很好的hook,跟抒情民謠與芭樂流行擺在一起沒有違和。最終展現10首歌可以各自獨立存在,也能在專輯互通互融。

《許光漢》不只是偶像跨界的標本,也可以是所有歌手幕後團隊的參考。藝人唱歌一般上都是回歸自我,而許光漢螢幕下是什麼樣子其實很謎樣。大眾不知道那代表企劃和製作團隊有較多空間詮釋。團隊和許光漢談出來之後的結果是採取不同切面來拼貼出許光漢是誰,包括其演員轉歌手的過程也是一個切面。

上述這些一般拿去執行成專輯時,通常都是以歌詞方式來主攻呈現因為最好懂。然而,《許光漢》做的不只是在文本,是延伸至整個專輯的製作與格調。前面提的減法美學促成的輕裝上陣,更是直接將許光漢這個人的屬性做了很好的結合。於是,你就算不想看歌詞或者覺得不好連結也無所謂,你感受到專輯給你什麼氛圍,那也是許光漢。

於是,一張偶像跨界專輯音樂做得好又巧,遵守大眾流行的大原則下又展現很有氛圍的音樂個性,也以不同方式打開多一些許光漢的謎樣,並直接將許光漢首次進軍樂壇的姿態,定在一個質感甚佳但也不太招搖的恰好位置。但也或許正是這次專輯的好都比較隱性低調,所以有被低估的可能。(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太高估)

我們來看看過去20年偶像跨界來唱歌這件事。有一塊是玩票的就不談,其餘到底還有哪些是企劃到執行有意思也有達成一定程度的?目前想得到的,可能要追溯到2003年周迅的《夏天》還有邱澤第二張專輯《不懂》。是,已經是快要20年的事情了。

從音樂到歌手形象到市場掌握,其實無論你是跨界偶像還是全創作歌手,沒有人會抗拒將這三者都做好的吧。我是局外人都蠻想知道以下:

這張的企劃統籌精準度如何辦到?

是否可在其他新人身上運用?

又是否可調整用於創作歌手?

下一階段的華語流行是否會長這個模樣?

最後就來到許光漢演唱功力這個課題。許光漢的演繹真的那麼差?又或者是否差到會讓專輯的這些好歌變成爛歌?

這個問題的癥結點或許就在於,你要聽什麼?你純粹想聽歌手許光漢的表現?那在這個點上的確會有不少「收穫」,在聲音掌控和一些聲音表情外,也確實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許光漢在一些歌曲對自己演唱的不自信是聽得到的。

那如果你是想聽一張好聽的專輯,許光漢的vocals 只是眾多聲響的其中一環時,在編曲採減法方式處理下,許光漢的聲音或也面對更赤裸的檢視,

歌聲表現偶爾會在幾處有明顯不足,像〈出戲〉的真假音生硬還有〈揣摩〉的高音不穩定性。但這個專輯的好依舊健全,許光漢的演繹缺失不至於拉垮其標誌性和精緻度。也可以說,在我可記起的案例中,儘管當時我非常肯定邱澤的《不懂》嘗試的突破,可那張也會是演唱缺失足以對有想法的企劃收歌造成美感破壞的例子,因此相對論下許光漢的問題不算什麼。

許光漢和製作企劃團隊兩者是有現實宿命的「牽制」。這張專輯因許光漢而生當然是廢話,比較重要的關鍵就是,因為是許光漢所以可以投入的資源也是不同的,而這個專輯現在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也仍跟團隊想要怎麼呈現許光漢的切面密不可分。

因此,如果這張專輯換成誰誰誰來唱就好了,就真的只是虛無的想像題,因為換了一個人後即使對方也擁有足夠資源,專輯也不會長這個樣子。

然而,許光漢對自己聲音的不自信的確是需要解決的。以他在專輯錄製的八個月期間在不同曲目時間聽到的進步,技術成長倒不必太擔心。

最後,為專輯打下Fresh指數時,我的思考邏輯傾向專輯成就的東西到底多難得。顯然的,《許光漢》衝破的不只是去年發行專輯沒有的,也是多年來未見的。那新人沒能百分百唱出專輯的每一個優勢時,考慮到所有的共生問題後,我想一張有一些小瑕疵的極致專輯該如何看待,或許也可從作品在拉長的時間軸下,尋找它值得的肯定。

Fresh指數:10/10

推薦Replay曲目:整張

建議 Skip 曲目:-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