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 中文鲜货色 reviews

四對耳朵的試聽室:林凡《再見》

林凡《再見》

發行 Label:華納國際音樂股份有限公司
製作人 Producer:小安(4、5);倪子岡(1);陳君豪(2);周志豪(3);柯貴民(6);黃韻玲(7);許哲珮(8);謝君凌(9);黃韻仁(10)

一張無法為林凡加分的“專輯”

BY:1319

在音樂消費以單曲與串流爲主的時代,“專輯”這個載體表面上不太重要了,因爲既不符合現代的音樂消費習慣,又不符合聽衆的聆聽習慣,而且極耗各種成本。但反過來看,若有心經營一位歌手的音樂事業,專輯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新單曲發行每天上百首,若非該歌手已有一定的市場頭勢,否則以競爭激烈的程度來看,大多只能靠音樂之外的操作,或等待流量之神的眷顧。除非能寫出像李宗盛〈山丘〉這種具相當訊息含量與雅俗共賞的作品,否則頻發鬆散的單曲,頗難樹立歌手的形象;連基本的曝光也未必能保證了。

這時專輯就發揮了作用。因爲有一定的篇幅體量,能夠通過不同歌曲的内容與排序,將想法或事件做出有條理有層次的表述,加上有更完整的企宣與美術形象加持,一張專輯更能充分的表現出一位音樂人的人格與藝術特質。它可以是一位音樂人的立體面貌,也可以是他生涯上的一個座標,對於聽者印象的效果,遠比區區一首單曲強。

另一方面說,現代的聽衆也未必有耐心聽完整張專輯。可是,有耐心聽完你整張專輯的,不正是你最想留住、你最能留住的嗎?那些只聽排行榜與演算法的,就有緣上榜有緣被演算到再見吧,流量聽衆也不會留在你身邊太久的。當然要製造印象的前提,是專輯要夠完整夠好,最好是數張專輯皆能如此。它要是座面目立體的座標,而不是數首單曲鬆散的結合,那是精選集的工作。

林凡在迄今的歌手生涯是有幾座明確的座標,首先是 2000 年剛出道時的臺式 R’n’B 同名專輯,再來是滾石時期 Jim Lee 經手的三張英倫風味抒情專輯。但是,由於發片中間有太多短至 3 年、長至 7 年的間隔,加上每次間隔換來的是另一種不連貫的音樂形象,循著座標一路走來,她的形象可以用廣義的“抒情”、“歌姬”形容,卻始終不太立體。這包括 2019 年加盟華納以來的數首單曲,既沒有循沿之前在滾石樹立的英倫抒情面貌,又太善變,一會兒中國風一會民謠一會成人抒情一會藍調的;唯一的共同處,是它們皆爲容易被忽略的小品。

先別説專輯封面了,當知道這些散曲將一并收入新專輯《再見》時,其實已對專輯沒有什麽期待。實際上聽完一遍後,這張專輯的整體聼感還不錯,至少這一堆小品因爲專輯歌曲體量的關係積小成大,《再見》尚算稍有份量。但音樂面貌鬆散的問題仍未被解決,除了上述的民謠、成人抒情、藍調、中國風外,還亂入了電音 dance-pop。聽了專輯之後,實在不知道華納這次想為林凡籌理出什麽面貌。

當你以爲專輯走的是成人抒情風格,開頭的兩首無聊的類電音舞曲 pop 就狠狠的打破了這個想法;當你以爲專輯走的是華人流行(艾薇的樂評裡已念過一遍了,還在肖想)時,最後給你送來一首十幾年前 S.H.E. 剛出道時會唱的那種中國風。單是想,都覺得荒謬。林凡加盟華納曝光的第一首歌,就來這種老套的歌曲,從開始就已經荒謬了。

當你以爲歌曲的迥異風格是爲了反映林凡演唱的不同面相時,會發現,一些歌曲其實挺無聊的,參差不齊,收歌也顯然沒有為林凡量身定出一個方向;自然的,林凡的歌聲也無法串聯起什麽。真的沒有什麽東西是串連整張專輯的,除了林凡的歌聲;但,收歌統籌與 A&R 不正是要為歌手凸顯且立體化一個面相嗎?怎麽本末倒置要歌手承擔一切了。

《再見》的好歌其實不算少。由柯貴民製作的〈親愛的愛麗絲〉,主歌帶有童話配樂的夢幻色彩,到了副歌筆鋒一轉變成了灑脫的電音 pop,不見突兀;在文本、旋律與編曲在鋪陳上緊密接連彼此,又有一揮而就的快感,是專輯少數在聽覺上靈光乍現的時刻。説到〈浪漫體質〉不得不提起詞曲作者王彙筑,她大概是 2010 年後出道的創作者中,少數能寫出一手漂亮流行旋律的人,去年的個人 EP 《親愛的傻皮》是如此,這首〈浪漫體質〉亦然,循循遞進的主歌旋律寫得優美,恩師黃韻玲也製作得有禮有節,平穩卻又完整動人。〈可是我們呢〉許哲珮的作曲也極佳,刻畫猶豫的情緒卻又不顯得拖泥帶水。

但專輯也有不好的歌,甚至被做壞的歌。〈I Don’t Know Why〉的旋律本身是中性、平淡的,可想象 demo 運用配器所能製造的層次;但到了陳君豪與魯綱宇手上,竟搭上律動呆板、配器平庸的編曲,又疑似加快了節奏驅走了得以感性的空間,使原本已平淡的歌曲衰退成無聊的半成品,操作效果完全是〈親愛的艾麗絲〉的反面。〈空氣〉裡葛大爲的歌詞聲韻對不上這首外國曲的旋律韻律,枉費這麽細緻的編曲。中國風的〈如果那天〉其實 songwriting 本身是不錯的,但被黃韻仁的製作團隊(包括作曲者本人)賦予這樣舊俗又毫無附加意義的外裝,難以正面評價。

林凡的演唱技巧依舊,這次在歌曲的演繹與語氣卻與滾石時期相比又更加明確、細緻了,基本上《再見》裡有得發揮的歌曲,她都給予了真切又生動的演繹,比起《眼淚流回去》更值得入圍金曲女歌手太多。反過來看,《再見》幾乎每首歌曲,都有至少一位金曲獎入圍者甚至是得主加持,但整體成效卻差强人意。差强人意不在於保守,保守本身并不是專輯的問題,想想林凡的歌迷大多已經三四十歲,無論審美認知如何,還是有要被好歌滿足情感的需求。差强人意在於渙散。林凡稱職地詮釋《再見》每首面貌與情感各異的歌,可專輯本身沒有一個整體,也沒有一個面貌,沒有作品意識,仍只是單曲散集,而且品質還參差不齊,單凴林凡的歌聲當作招牌是不夠的。

這樣的收歌方式可能在預算上是高規格待遇,但反映在實際專輯成品上并不豪華。相反的,表現的是企宣團隊的才思枯竭,也表現出一些製作團隊的能力有限;最後只能像選秀歌手不斷飆高音的華而不實一樣,堆砌金曲獎團隊、堆砌所謂的音樂元素。甚至可能林凡本身也不知道要凸顯什麽、能突顯什麽,對於上華時期後最高規格的製作待遇已感恩知足。以致於,《再見》雖然為林凡的 repertoire 增添了幾首好歌,但無法為她樹立一個現階段明確且立體的座標,無法爲她的音樂生涯標注什麽,附加什麽。

Fresh 指數 Rating:5 /10

推薦Replay曲目:
〈如願以償〉 詞:黃晟峰 曲:黃晟峰  編曲:賴威佑、丁青志 製作:小安
〈親愛的愛麗絲〉 詞:許媛婷 曲:佳旺  編曲:馮文甫 製作:柯貴民
〈浪漫體質〉 詞:王彙筑 曲:王彙筑  編曲:羅恩妮 製作:黃韻玲
〈可是我們呢〉 詞:小寒 曲: 許哲珮 編曲:許哲珮 製作:許哲珮

建議 Skip 曲目:〈名人錄〉、〈I Don’t Know Why〉、〈空氣〉、〈如果那天〉

一張不知為何花三年企劃的專輯

BY:蛋黃仔

如果《再見》如文案所說,花上三年來企劃構思,我很想知道為什麼企劃團隊會選擇一個那麼普通且沒有記憶點的專輯名稱?就算主攻的市場是早已認識林凡的歌迷,這畢竟是隔了七年的新專輯,歌迷應該也會期待一些新意吧?如果用同名歌曲〈再見〉副歌 的「說再見到再見」為專輯名稱,至少還比較有想法,也更貼近英文名稱 《Goodbye, Ciao, Seeing You Again》。

同樣的,回到音樂本身,《再見》的製作和收歌感覺上少了一點新意和深刻度。聽完整張專輯一兩遍,沒有什麼歌會讓我特別想跳過,卻也沒有留下特別印象。歌詞方面,像是〈幸福之前〉和〈再見〉,用詞和觀點都略顯平淡,缺乏細膩刻劃的特殊畫面或情節。旋律方面,可惜的是,比較深刻的〈浪漫體質〉和〈可是我們呢〉偏小品,而其他歌曲感覺少了一點企圖心,比較像是稱職的B-sides,以流行專輯來說,缺少能夠傳唱的特質。

等了七年,《再見》再次喚起我對林凡的記憶,林凡的歌聲和演唱依舊細膩動人,但歌曲本身卻沒有創造太多新的回憶。它是一張公整、聆聽起來舒服的專輯,但也就這樣而已,也格外可惜。

Fresh 指數 Rating: 6.0/10

推薦Replay曲目:
〈浪漫體質〉詞:王𢑥筑 曲:王𢑥筑 編曲:罗恩妮 製作:黃韻玲
〈可是我們呢〉詞:小寒 曲:許哲珮 編曲:許哲珮 製作:許哲珮

建議 Skip 曲目:-

一張不差但已不能如此平凡的專輯

BY:老黃瓜

林凡出道21年了。

我覺得以專輯整體音樂性以及在打造誰是「林凡」上,2010年滾石時期的《眼淚流回去》絕對是她的巔峰之作,再加上《犀利人妻》效應,的確讓她有個很好的comeback. 

關於成功的輕熟女都會女性專輯怎麼做,滾石曾經很在行。林憶蓮和莫文蔚以外,蘇慧倫《戀戀真言》是另一典範,而《眼淚流回去》則是2010年代滾石難得的代表作。當年我曾給下9分的超高分,因為這是一張為同類專輯找到了不同的音色面貌,以舉重若輕的搖滾音色貫穿整張專輯,而且收歌又那麼剛好都是耐聽的作品。

《眼淚流回去》甚至入圍過第五屆FMA的最佳作詞、女演唱人還有年度專輯。可後續就是想借助同樣的方程式,但不斷不斷弱化,讓後來兩張淪落成平淡無味讓人失望的續集。

11年後加盟新東家的專輯《再見》,真的還是回不去《眼淚流回去》的巔峰,而且not even close. 

同名主打大概是拿了11年前成功的〈重傷〉+ 〈這樣愛你好可怕〉為reference來收歌,不是壞事though,因為這是專輯極少數聽了兩遍會記得的歌。

壞在,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對林凡有某個既定「好」的口吻與形象模樣(尤其滾石輕熟女三部曲下),結果是「不約而同」地讓林凡在每一首曲目都長成差不多一樣的模樣,之前兩張越做越模糊的通病依舊存在,只是收歌的variation比較大一些而已。

開場的〈名人錄〉與〈I Don’t Know Why〉分別找來倪子岡和陳君豪,他們沒有強加個人signature是好事,而且聲響上是updated的(絕對),可是唱起來卻沒有貼合感,作品也沒有變成林凡的歌。〈幸福之前〉這類給誰都沒差的小品真的大可不必。

還是有其他還不錯的好歌,能夠和林凡契合,如〈如願以償〉、〈浪漫體質〉和〈空氣〉,可氣勢上不足以anchor住專輯的可聽度。最後收尾的〈如果那天〉旋律聽起來像有點弱化的〈沒有如果〉(梁靜茹),就連歌詞都有點撞衫,可至少夠hooky。不過中國風的編曲選擇由始至終都找不到緣由,除非本來是要搭配什麼類型劇但因故沒有實現,否則莫名其妙。

結果是一張看得出華納砸錢請了各路好手來做,但缺乏靈魂缺乏統籌的平庸(or以下)的作品集。

我深信《眼淚流回去》的delicate是無法複製的,因為差一點就無聊,多一點就濫情,這種拿捏的sense實在困難。那對於現在的林凡期待的是什麼?

不期待也不認為林凡需要忽然去挑戰各種艱難曲風,當個「情歌代言人」試圖擊退這幾年大行其道的抖音情歌,也不失為一種策略,只要能收到足夠多的好情歌。要不,時光倒回21年前出道的林凡,去聽聽〈什麼都可以忘記〉、〈再見西雅圖〉、〈Do You Wanna Play〉、〈黑色牛仔褲〉,林凡可以駕馭的曲風多元性,她在R&B的律動感,對於林凡的想像真的不必框在某個既定的柔和模樣。要不,看看去年蘇慧倫的《面面》,那不也很好嗎?

最後不得不提那封面。在串流平台看到實在嚇壞,怎麼質感那麼不對勁,而實體版本即使有所謂的「破繭而出」的實際設計,但整個模樣還是很不精緻,甚至老氣,還有友人笑說彷彿《玫瑰瞳鈴眼》。新公司怎麼會批這樣的東西出街匪夷所思,反而成為平庸的作品唯一「有趣」的討論點,相當扣分。

專輯其實不差,可睽違7年的作品不能只是不差,也不能只是還不錯。從林凡這一路21年的事業曲線,在上華的第一張真的挺不錯但到了第二張就有些弱化,福茂時期的翻唱專輯難有評論,滾石時期的第一張神態回來卻後繼無力,如今必須是強有力作品才足以助林凡再度上位。

林凡不該如此平凡,可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

Fresh 指數 Rating: 5.5 / 10 

推薦Replay曲目:
〈浪漫體質〉詞:王𢑥筑 曲:王𢑥筑 編曲:罗恩妮 製作:黃韻玲
〈空氣〉詞:葛大為 曲:Braddon Williams、Naray、Whangbo、Greg Agar 編曲:李艾璇 製作:謝君凌
〈再見〉詞:梁錦興、賴威佑 曲:呂至傑 編曲:林於賢、鄭漢孝 製作:小安

建議 Skip 曲目:〈幸福之前〉

一張有些不合時宜的尷尬專輯

BY:洗碗背包婦

「療愛歌姬」林凡睽違七年之久未發片,如今機會到了卻碰到台灣面臨疫情爆發以來最嚴重的情況,可說是好事多磨。新作《再見》顧名思義以告別為主題,這老掉牙的概念既符合揮別舊愛的心境,又遭逢如此動蕩的局勢裡,人們在感嘆生命的脆弱的同時,更加珍惜時光及重視親情。若撇開共鳴點這個基本部分來點評此專輯,這確實是一張再平庸不過的流行音樂作品。

《再見》雖圍繞著你我再也熟悉不過的主題,卻無法在我腦海裡呈現具象的概念,這都和作品的信息量嚴重不足有關,歌詞文本都是大白話且少了深度。當然還是有些值得一提的詞作包括黃晟峰的「如願以償」以及本地作詞人小寒的「可是我們呢」,畢竟唱的都是情感的難以如常,水平皆可圈可點。看到了詞曲編制陣容,讓我聯想起17年前有幾位也曾為聲音同樣乾淨的梁詠琪聯手創作、製作了一張《歸屬感》,相比之下,如今交給林凡詮釋的作品都不如早前那些那麼極致、細膩。選曲也存在著許多問題,那幾首先前發行的單曲個別聽來還過得去,但湊在一起就缺乏了想像空間,考驗了聽眾的耐力和集中力。縱然加入了一些風格迥異的歌如微電音的「名人錄」、夢幻氛圍的「親愛的愛麗絲」,但因為編制上的細節處理過於死板,路式打得過於紛亂,始終少了一種直達內心的衝擊力。

聆聽專輯裡多首愛情篇章,邁入不惑之年的林凡又讓我聯想到另外兩位美聲派的女伶—辛曉琪和陳潔儀。兩位都曾在公開的場合裡表示不再眷戀灑狗血的表演形式,尤其是前者近年來的作品都特別恬淡。其實,再舒適、雲淡風輕的作品,也能因歌手的演繹而精湛起來;再溫吞的口吻和工整的轉音和呼吸處理,也能因情感的細膩鋪墊和對感情融入的精確掌控而餘音繞樑。專輯裡兩首格局偏小的「浪漫體質」和「可是我們呢」就證明了這两點,是筆者認為相當耐聽的作品。這兩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製作和詞曲方面保持著十分默契,情緒的鋪陳特別是循序漸進的推動都把關得相當嚴謹。更重要的是創作人王彙筑和許哲珮懂得歌手技巧上的短處,以氣音和轉音取代太多拖音的使用。而另由蔡健雅作曲的「I Don’t Know Why」或許會讓人覺得太匠氣,畢竟Tanya的作品往往都很標誌性,但她同樣以棄短取長的方式發揮了林凡嗓子裡的率性音質,灑脫且不過度厭世,證明了她是可以駕馭更新穎的曲風。

剛在去年恢復單身的林凡提到這次專輯概念圍繞著她這幾年來的經歷及感觸,專輯名稱 -《再見》也像徵著她向過去道別、繼續向前走的人生。等你按下play鍵後,你彷彿踏進了一個成熟女人對愛情的感官和體會的房間裡。這裡盡是時過境遷後的釋懷感,需要時光和沈淀才能領會那異乎尋常的淡然與堅定。

Fresh 指數 Rating:6.5 /10

推薦Replay曲目:
〈I don’t know why〉 詞:葛大爲 曲:蔡健雅  編曲:魯綱宇 製作:陳君豪
〈再見〉 詞:梁錦興、賴威佑 曲:呂至傑 編曲:林於賢、鄭漢孝 製作:小安
〈浪漫體質〉 詞:王彙筑 曲:王彙筑  編曲:羅恩妮 製作:黃韻玲
〈可是我們呢〉 詞:小寒 曲:許哲珮  編曲:許哲珮 製作:許哲珮

建議 Skip 曲目:〈如果那天〉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