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淮《我想再唱起歌》
發行公司:Sony Music
製作公司:銀翼文創、好多音樂
By:1319
筆者必須承認,初聽《我想再唱起歌》時,是有點船過水無痕那般的感覺。《啟程前》那些編製廣闊的作品幾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太佔據聆聽空間的簡單編製,偶爾在例如〈叛逆〉裡小小來點放肆的 distortion,但更多是樸素的小品,好幾首單曲只剩下一把吉他一架鋼琴。我想詹森淮會被稱作「小張懸」不是沒有由來的。
明明人家已經改名稱詹森淮,但可能筆者先入為主的印象還停留在詹宇琦吧。直到有一天在上班途中的清晨巴士上,再次完整的把專輯聽過聽一遍,才找到了共鳴,發現它是一張適合在沒太多繁雜事務,與自己獨處的時刻聆聽的專輯。
獨處的時刻,或許更適合剝繭正視自己最深層的那一部分。比起《啟程前》,《我想再唱起歌》是一張更私密解剖自己生活中不安心、不滿足、不愉快的專輯。但它不任意渲染這些負能量,也不給你糖衣包裝的速食正能量。它比較像是以理性的心態,與自己和解的一張專輯。它的存在,可能像是專輯包裝那般,透過水泥牆窗口縫隙的一線光吧。或許一個偶然的存在,但讓心房可以不那麼黑暗。一種實在的存在。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看似四句對親人/愛人說的常話,在〈自己說〉中卻是送給自己的四句話。與自己最親密的人,有時或許真的只有自己,在不安焦慮或自我懷疑的時刻,用這四句話,亦能和對立面的自己和解。
「都走到了這,就不再回頭看。」走過的路,是平路是泥濘、是晴是雨、是有計劃或無意的或脫離計劃的;是〈叛逆〉中「獨自一個人在昏暗中忘我重複著犯錯」、是〈分心〉中「不懂享受豐盛的自己」、是〈適應不良的蟲〉裡「怎麼睡都睡得不熟還做了噩夢太多」。畢竟還是已經走過,已經是過去式的路。與自己和解後,〈都走到了這〉的豁然,形成一股適時的推動力。
「你走過來,你說:這朵玫瑰,想送給你。」誠懇的歌詞,簡樸的木吉他編製,卻遠勝一堆放閃的大編製求愛進行曲。表白或接受表白,未必是一篇童話故事,有時承載著基於過去與面對未來的種種預設與推算。在這方面,〈一朵玫瑰〉或許是《我想再唱起歌》裡最唯美動人的一首歌。當然,這朵玫瑰,也可以送給自己。
「你要不要陪我,一起擁有這短暫的自由,可以告訴我,不管哭或笑著。」〈喝了酒的歌〉或許是最能概括這張專輯。詹森淮的心事都說給你聽了;那麼,你是否有什麼心事,想坦誠說給自己聽呢?
一首首解剖自己心緒又與自己和解的歌曲,記錄著詹森淮這三年來的經歷與思緒,或多或少也與一般人的日常有得以互映的地方。又,或許這張以 unplugged 的編制為主的專輯,它的成音在空間感與親密感之間拿捏準確,正好反映出一間裝著些許雜物的心房而剛好形成共鳴吧。平日生活有太多應付與防備,只有在與自己獨處的時候,才適合把這些雜物整理、歸納、裝箱、收藏。我是這樣感受《我想再唱起歌》的,是這樣找到感受《我想再唱起歌》的契機。
筆者也相信,詹森淮並非張懸的複製品,雖然乍聽之下作品的編制與演唱的自若神態是有些似曾相識,但多少也只是音樂呈現上的巧合。相較於張懸抽像的詩意,詹森淮的作品有種直攻情感面的筆觸,作品的本質還是有分明之處。
一個人不一定自由也不一定孤獨,「一個人」也可以是中性的狀態。在一個人的時候,聽一張細膩又理性的專輯,也可以是件不錯的事。
Fresh 指數:8 /10
推薦Replay曲目:〈自己說〉、〈叛逆〉、〈分心〉、〈一朵玫瑰〉、〈他總是在那路口〉、〈電影〉、〈夢〉、〈喝了酒的歌〉
建議Skip過曲目:無
曲目:
1.自己說
2.都走到了這
3.叛逆
4.分心
5.我想再唱起歌
6.一朵玫瑰
7.他總是在那個路口
8.適應不良的蟲
9.電影
10.喝了酒的歌
11.夢
製作人:陳建騏
製作助理:陳以霖、姚信宇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陳建騏
作詞:詹森淮
作曲:詹森淮
編曲:陳建騏(1、3、6、9、10);杉特(1、3、10);詹森淮(6、7、11);陳君豪(2);林易祺(4);巴思亮(5);詹賢哲(8);劉涵(11)
絃樂編曲:劉涵(9)
電吉他:杉特(1、3、10);陳君豪(2);林易祺、姚信宇(4);巴思亮(5);詹賢哲(8)
木吉他:詹森淮(1、3、6、7、9、10、11);杉特(1、3、10);陳君豪(2);林易祺(4);巴思亮(5);詹賢哲(8)
貝斯:柯遵毓(1、3、5);陳君豪(2);林易祺(4);陳紀烽(8)
斑鳩:詹賢哲(8)
鼓:賴聖文(1、2、3、5、8);潘維翰(4)
打擊樂器:Cody Byassee(8、9)
鋼琴:宋宇一(1、3、10);陳建騏(6、9)
合成器:杉特、陳建騏(1、3、10)
大提琴:劉涵(9、11)
合聲編寫:詹森淮(1、2、3、4、5、6、7、8、10、11)
合聲演唱:詹森淮(1、2、3、4、5、6、7、8、10、11);陳建騏(10)
錄音:陳以霖@大小眼錄音室、112F Recording Studio
混音:Kevin Paul@Orchard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Kevin Paul@Orchard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