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蘇瀧《萊芙》
發行公司:福茂唱片
製作公司:北京大象無形音樂
By:1319
來自大陸的唱作人近年紛紛成功走出大陸市場,得到更多的聽眾與知名度;而發跡於網路的汪蘇瀧仍默默耕耘著(甚至只能說其專輯在海外的發行是被動的)。不知不覺,《萊芙》已經是他在台灣發行的第四張專輯了。
這默默耕耘的結果未必凸顯在海外的知名度上,卻實實在在的凸顯在音樂成品的品質上:從 2012 年聽起來仍有點“仿周傑倫/胡彥斌/ Tank”的《萬有引力》,2014年的野心之作《傳世樂章》,到 2015 年退去別人影子,並全面提升質感的《登陸計劃》,聽到的是汪蘇瀧與其製作團隊在音樂上一路的嚴謹進取。此回《萊芙》更比擬現場演出的形式,與樂手同步錄音,以講究功力與默契的 one-take 完成專輯裡的作品。
其實以歌迷的角度來說,one-take 或許僅是宣傳的賣點。(有誰還記得戴佩妮的《怎樣》也是與樂手同步錄音的?)但就音樂成品而論,這 one-take 手法凸顯的,是與幾乎同一組樂手錄製整張專輯而呈現出的“整齊感”:四件式樂團加上管絃樂隊的組合(是的,直接把管絃樂隊加入同步錄音的樂手團隊中,擺明玩就要玩大的),做出了一張相當 adult contemporary ,同時適時融合 big-band、藍調、soft-rock 元素的專輯,而且順著曲序下來聽覺順暢、悅耳。(會寫“相當 adult contemporary”,是因為汪蘇瀧的歌聲聽起來讓人感覺仍是個小男生,因此還是覺得無法用絕對的姿態寫這件事。但這仍無損專輯的流暢與悅耳啦。)
說到樂器編製,或許腦海裡浮現的,是一張刻板的“大四件+管絃樂”的流行作品。《萊芙》的確是張流行音樂專輯,或許它不會如許哲珮《搖擺電力公司》、楊宗緯《原色》直接帶你到某個時代或場景,但和一般“假爵士”、“類 big-band”作品相比,《萊芙》在曲風的正宗性與製作質感仍然綽綽有餘。從〈大好時光〉、〈不夜城〉分別搖曳著正宗的 funk 與 swing 節奏,小至個別歌曲樂器的音色處理(特別喜歡〈黃昏之時〉前奏木吉他的音色),樂器的編曲與演奏確實是《萊芙》的精髓所在:企圖在特殊曲風中遊走,卻不會因為做的是流行音樂而過度稀釋;歌曲的細節之處做的盡善盡美,無一刻會讓聽者覺得敷衍或花俏。
這不得不歸功於其幕後團隊:編曲找回了造就前張《登陸計劃》高水準的團隊;管弦演奏方面,更是找來了爵士樂手陳嘉俊、Toby Mak,以及上海交響樂團長號副首席胡清文入陣(Toby Mak 與胡清文亦曾參與順子 2014 年專輯《超越》的管樂演奏)。
回到汪蘇瀧的創作本身,《萊芙》裡的旋律線條偏向簡潔乾脆,故此單抽出來聽,或許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顯得有些樣式化,甚至可能會覺得有別人的影子。但以歌曲的整體而言,簡潔的旋律與用心的編曲,兩者的搭配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各自皆有戲份,互不搶戲,甚至感覺歌唱與樂器的部分是同步編寫的;又或者說,也因為旋律的簡單,更能凸現出樂器編寫與演奏上的細膩。把演唱部分的“主角位置”往後退,常見於以用詞曲“說故事”的負擔,在這時也以相同的比重落到了樂器編寫與演奏的身上,這效果在編曲步步層層推進的〈目擊者〉最為突出。當然,比較殘酷的反面說法是編曲與製作的質感成全了《萊芙》,若是換作一般流行音樂樣式化的編曲,其成品也就變得普通,這點從《萬有引力》可印證。
無論如何,《萊芙》延續了《登陸計劃》製作精良的基礎,並捨棄了後者的多元曲風走向,選擇了以更整齊的音樂面貌示人,在實質意義上是一張更完整的專輯,並更具記憶點。也因此,筆者在聽了三張汪蘇瀧的專輯後,終於可以通過《萊芙》清楚記得他的音樂樣貌,儘管《萊芙》的錄製手法與整齊性可能是僅此一次的現象。這是一張適合仔細聆聽、也適合當背景音樂播放的專輯,如果你苦惱於 2017 年少有張可以從頭聽到尾的流行音樂專輯,或許可以考慮把《萊芙》納入聆聽選項當中。
Fresh 指數: 7.5 /10
推薦Replay曲目:〈目擊者〉、〈久醫成病〉、〈會發光的你〉、〈終生伴侶〉、〈大好時光〉、〈不夜城〉
建議Skip過曲目:無
曲目:
01. 大好時光
02. 關於你
03. 目擊者
04. 會發光的你
05. 終身伴侶
06. 歡樂頌
07. 黃昏之時
08. 悖論
09. 不夜城
10. 久病成醫
製作人:胡皓
製作統籌:何文銳
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胡皓
作詞:汪蘇瀧(1、2、6、8、9);張曉晗(2);HUSH(3);蘇運瑩(4);金玟岐(5);三石一聲(6);代岳東(7);陳劭康(8);齊文濤(10)
作曲:汪蘇瀧
演唱:汪蘇瀧
合聲編寫:何文銳(1、2、3、4、5、6、7、8、9)
合聲演唱:何文銳(1、2、3、4、5、6、7、8、9);劉雪蓮(1、3、6、7、9);王笑文(1、3、5、6);南妮(2);胡皓(6)
合唱團編寫:胡皓(8、10)
合唱團:Gloria Worship Choir(8、10)
Band Leader:許曉冬
編曲:金若晨(1、6、10);張楚弦(2、4、7);Terence Teo(5、9);陳迪(3);胡皓(4);Kenny Leonore(8)
絃樂編寫:陳迪(3);Terence Teo(9)
管樂編寫:金若晨(1、6);Terence Teo(5、9)
吉他:張楚弦(1、2、3、4、5、6、7)
貝斯:Julio Empeigne(1、3、5、8、9、10);王瀚一(2、4、6、7)
鋼琴:胡皓(2、7)
電鋼琴:Kenny Leonore(6、8、10);Kerong Chok(5);胡皓(7)
風琴:Kenny Leonore(1);Kerong Chok(5)
鼓:Auckbaraullee Sheik Jalill(1、3、5、8、9、10);蔡重陽(2、4、6、7)
喇叭:Toby Mak(1、3、5、6、9)
薩克管:陳嘉俊(1、3、5、6、9)
長號:胡清文(1、3、5、6、9)
富魯格號:魯瀟霖(2)
絃樂:國際首席愛樂樂團(3、9)
錄音:姚海毅 @ 北京 KOI 錄音室;謝嘉寧 @ TweakToneLabs(3)
混音:姚海毅 @ Allanwang Studio(3、8、9、10);齊文濤 @ 北京趣尚之聲錄音室(2、4、6);盧楠 @ 北京響鼓音樂錄音室(1);周天澈 @ TweakToneLabs(5);黃欽盛 @ 強力錄音室(7);王磊、胡皓 @ Allanwang Studio(9)
母帶後期處理:Greg Calbi @ Sterling Sound